雖然軍兵種之間的分歧與矛盾依然存在,但是在經歷了衝突,特別是在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之後,各軍兵種的將領已經有所收斂。哪怕已經過去了好幾年,可是童興武至今都清楚記得,在衝突結束之後的那次軍界高層會議上,趙耀國痛批了頑固堅持軍兵種界線的守舊派思想。
當時,被批得最狠的就是海軍。
用趙耀國的話來說,如果不是海軍抱著要立戰功的思想,跟空軍進行深入協商,東海艦隊就不會遭受滅頂之災,上千名將士就不會血染海疆。也就是在那次大會之後,何長風從總參謀長候選人當中除名。雖然有很多海軍將領不服氣,但是童興武很清楚,趙耀國並沒有錯怪海軍。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海軍採納了由空軍提出的建議,即安排岸基航空兵全力掩護東海艦隊,而不是為了爭功勞分兵參與打擊第四護衛群的戰鬥,那麼在扶桑空中自衛隊的戰鬥機發起攻擊的時候,至少能安排戰鬥機掩護東海艦隊,對最後到達的f35a機群構成嚴重威脅,迫使f35a放棄進攻行動。沒有f35a機群的最後一擊,東海艦隊會遭受重創,但是絕不會全軍覆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九艘驅護艦,上千名海軍將士的生命,徹底打醒了海軍。
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在現代化戰爭中,任何一個軍兵種都無法獨立戰勝強大的敵人,只有相互協作與配合,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相對而言,陸軍、空軍與火箭軍都要做得更好一些。
海軍最後才認識到這一點,也只是因為一直受到重點照顧,或者說養尊處優,從而變得自大狂妄。
其實,這也是童興武能夠獲得趙耀國器重的關鍵所在。
在東海衝突之後,童興武是第一個認識到聯合作戰價值的海軍將領,而且率先採取實際行動。這就是,在j20c的發展規劃上,童興武支援由空軍提出的方案,分前後兩個階段來實施,以此降低開發難度,讓海軍先獲得一種勉強能用的第四代戰鬥機,然後再透過改進獲得完備戰鬥力。
雖然這意味著海軍無法在預期的時間內獲得第四代重型戰鬥機,但是卻能解決有與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海軍降低效能指標,大幅度減輕了研製廠商的負擔,把對改進型的開發工作造成的影響降到了最低,不但從根本上保證了海軍能夠獲得完備型的j20c,也保證了空軍的j20b能夠準時交付。
看上去,這只是一小步,而這卻是十多年來,海軍第一次在裝備建設上做出讓步。
此後,在深化軍事改革,也就是改組海軍編制上,童興武依然是支持者,也為改革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要知道,正是為了推動改革,童興武才離開了航母編隊,去南方戰區擔任艦隊司令。
只不過,童興武很有分寸。用他的話來說,該讓的就得讓,該爭的就得爭。此外,在他提交的海軍造艦規劃當中,也充分考慮了跟其他軍兵種的合作關係,而不只為海軍長遠發展考慮。這裡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兩棲攻擊艦,準確的說是兩棲登陸艦,畢竟華夏還沒有發展垂直起降戰鬥機的條件。
雖然童興武只是海軍中將,而且現任職務是南方戰區艦隊司令,但是龔毅銘上將是潛艇部隊出身,而且已經六十四歲,此外在海軍當中,沒有一名四十多歲的將軍能夠在戰功與經驗上跟童興武相提並論,更重要的是,童興武所在的南方戰區就是以海軍為主的戰區。也就是說,童興武在海軍有很大的發言權,相當於半個海軍司令。至於海軍裝備建設,童興武擁有的不止是建議權,而是決策權。早在一年前,龔毅銘就讓童興武著手製訂“海軍二十年發展規劃”。雖然要首先提交給海軍司令部,在獲得龔毅銘的支援之後,才會提交到總參謀部進行審議,但是龔毅銘對艦隊建設沒有多少發言權,由他批准只是形式過場,只要原則上沒問題,就不會被他否決。
童興武這次帶來的,正是經過修改的“海軍二十年發展規劃”。
他已經按照規定把計劃書交了上去,只是在審議之前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而且海軍裝備建設被安排在最後。
按照雷天靂的安排,將以陸軍、火箭軍、空軍與海軍的順序討論各軍種建設規劃。
把陸軍放在最前面,那是對陸軍老大哥的尊重,畢竟郭戰烈還在,其影響力依然十分強大。至於把火箭軍放在第二,大概是因為火箭軍的發展規劃較為簡單,沒多少需要討論的地方,也不會有太大分歧。把空軍排在海軍前面,就讓童興武不那麼放心了,在他看來這就是空軍爭奪軍費所採用的手段。
當然,童興武也只能是擔心。
在趙耀國做了開場發言之後,當天的會議就結束了。雖然總參謀部安排了晚餐,但是童興武沒有多少胃口。不是說不餓,也不是說總參謀部的飯菜不好吃,而是他覺得沒有必要留下來受氣。
喜歡戰爭世界請大家收藏:()戰爭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