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諸國看來,華夏透過欺騙手段,獲得了不應該得到的好處,而歐洲國家卻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
其實,華夏在國際原油市場上的所作所為,變相證明了“可控聚變”是個謊言。
很簡單,如果華夏真的具備讓可控聚變進行商業應用的能力,就應該大力建造可控聚變核電站,以及相應的基礎設施,比如鼓勵汽車企業生產電動汽車,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汽車快速充電站,而不是進口更多石油,更不是想方設法的增強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力,畢竟石油很快會變得一文不值。
華夏依然在大量進口石油,還在設法加強議價權,表明可控聚變技術還不夠成熟。
要知道,華夏在過去一年半里,用來購買石油的資金高達數千億綠幣,而這些錢可以建造數十座核電站。
當然,石油依然是戰略資源,依然是頭號能源。
在過去的半年內,國際油價已經上漲了百分之五十,每桶超過六十綠幣,而且還會繼續上漲。
雖然華夏的石油進口量已經開始降低,但是包括歐洲國家在內,所有的西方國家都認為油價還不夠高。
當然,這肯定跟輿論宣傳有關。
說得簡單一點,在花旗新聞媒體的鼓動下,西方世界把華夏當成了公敵,即華夏為了實現自身的利益,不惜透過虛假宣傳欺騙全世界,在其他國家蒙受了巨大損失的時候,華夏卻獲得了巨大的好處。
這裡面,關鍵不是誰受了損失,也不是誰得了好處,而是華夏的虛假宣傳。
煽動民眾情緒,透過輿論宣傳來引導民意,以及給某個國家帖上“邪惡”標籤,本來就是花旗新聞媒體的強項。
大規模的輿論造勢,更主要的是為了掩蓋真相。
在指責華夏搞虛假宣傳的同時,花旗並沒終止在可控聚變領域的科研投資,反而在去年加大了投入,將科研經費由一千億綠幣增加到了二千五百億,暴漲百分之一百五十。高盧等歐洲國家也一樣,非但沒有讓那些被新聞媒體說成是浪費的科研專案下馬,反到大幅度增加了科研經費。
如果說,高盧等歐洲國家沒得選,哪怕盲目跟進,也不能輸掉未來。
那麼,花旗就不是沒得選了。
其實,在華夏公佈了訊息之後不到三個月,花旗的頂級科學家就聯名向白宮提交了一份評估報告。具體內容,花旗當局沒有公佈,不過就在此後不久,特魯尼簽署了第一份旨在加強可控聚變技術研究的行政命令,並且在當年財政預算中撥款一千億綠幣,讓數十個相關科研專案上馬啟動。
這份報告的內容只有一點,即由周自強提出的“駐點脈衝持續點火”模型,確實存在一定的可行性。主要的依據就是,透過超級計算機進行的模擬演算表明,該模型具備實現可控聚變的必要條件。
做為一名精明的商人,特魯尼立即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價值。
哪怕只有具有那麼一丁點的可行性,但是隻要實現了,就無法用價值來衡量。說得更直接一點,這是一場決定國家未來的競賽,而且華夏已經先一步出發,花旗唯一的選擇就是奮起直追。
問題是,能夠追上嗎?
如果說,在一年多前,特魯尼對此還抱有一線希望,畢竟花旗的基礎更加雄厚,科技實力也更強大。哪怕華夏搶跑,只要花旗投入足夠的資金,就一定能夠追上,說不定還能反超華夏。
只是,在過去的半年裡,特魯尼發現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
不管是華夏當局的所作所為,還是華夏官方時不時透露的一點點資訊,以及各個情報機構獲取的訊息,無一例外的證明,華夏在可控聚變領域的領先優勢不是一丁半點,而是十分巨大。
可以說,華夏在可控聚變技術上離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就差最後一步了。
喜歡戰爭世界請大家收藏:()戰爭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