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二章 正式拍攝

人民大學將公共教學樓裡的一間公共教室租給了春夏秋冬,足足能坐三四百人,此外還有學校的禮堂。

為了能讓教室坐滿,張嶸安排場務提前一天在學校貼吧和班級群裡釋出了招募群眾演員的通知。

京都很多高校都被劇組取過景,人大也不例外。

來的劇組也找過學校的演員當群演,不過,這種事也不是天天都能碰得到的。

能看到明星,還有錢拿,學生們的熱情很高,很快就將名額報滿了。

一大早,天還沒亮,張嶸和劇組成員就來到了學校裡。

演員要化妝,攝影師要鋪軌道設定機位,燈光也要除錯安裝燈具。

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拍攝工作才能夠正式進行。

電影學院的學生是第二波到的,他們有老師帶隊,還算守時,沒有遲到。

不過其他群演就沒有這麼準時了,到了規定的時間,也才到了一半的人。

張嶸對此早有預料,所以特意把規定時間提前了半個小時。

又等了二十多分鐘後,群演基本都到位了,教室也被坐滿。

張嶸在化著妝,就安排老卜和肖盟進去給群演們先講了一下戲。

老卜是“楊家將”的一員,名叫卜小賢,一位老攝影師了,跟著楊少康拍了不少戲,經驗豐富。

攝影師是整個劇組中和導演溝通最密切的人,導演必須要先讓攝影師明白自己的想法,才能拍攝出滿意的鏡頭。

卜小賢已經很明白張嶸想要怎樣的畫面了,並不是因為他和張嶸溝通得多,而是因為張嶸已經把全部的分鏡頭手稿都交給他了。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卜小賢還真沒見過像張嶸這樣的導演。

很多導演都會提前畫分鏡頭手稿,但很少有詳細到每一個鏡頭的,即便楊少康也是如此。

張嶸交給他的手稿,幾乎可以當做是一本完整的漫畫來看了。

即便人物比較粗糙,有的甚至沒有五官和指頭,但在鏡頭語言上,已經是完整的講出一個故事了。

劇組所有的前期準備工作都是為了減少意外情況的出現,但可惜的是,沒有哪個劇組不會遇到意外情況,國際知名大導演也都一樣。

很多時候,編劇在編寫劇本的時候,寫出的故事是一個版本,但導演開拍之後,根據現場情況進行調整,拍攝出來的就成了另一個版本,再經過後期剪輯,最終成片後的故事,很多時候都和編劇最初的版本大相徑庭,甚至連風格都改變了。

因此,很多導演在畫分鏡頭草稿的時候,往往不會詳細到每個鏡頭都畫出來,一般都只會畫畫那些需要cg技術做後期特效的鏡頭,現場拍不出來的效果。

其他的普通鏡頭,導演大都會按照劇本和現場情況,根據自身經驗在現場安排講解,和攝影師溝通,再進行拍攝。

可張嶸對他的要求卻並不是這樣,在將分鏡頭指令碼給到他手中的時候,張嶸就交代過他,在後面的拍攝過程中,要儘可能的還原指令碼中的內容,最好不要有不必要的修改和增減。

他也能理解張嶸的要求,無非是因為缺錢罷了。

劇組的整體預算並不多,楊少康讓他過來的時候,就提醒過他,要他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在拍攝過程中,時間就是最大的成本,每多拍一天,都意味著會多浪費一大筆錢,最理想的拍攝就是嚴格按照計劃拍攝每一個鏡頭,就像張嶸要求的這樣。

這是工業化的拍攝標準,想要做到並不是那麼容易。

但他只是個攝影師,完成導演安排的工作是他最大的職責,其他的他沒必要多管。

有分鏡頭指令碼,他就等於拿到了成片的草稿,只需要按照指令碼中的內容,安排好現場群演的工作就好了。

大部分大學生群演都是沒有戲份的,只會被當做背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