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十一章 蜀人何必為難蜀

郤正放下酒樽,微微一想,道:“當為大將軍姜伯約!”

陳壽道:“先生才識過人,又被言中也。”

郤正於是站起身來,感慨道:“大將軍事蹟感人,可歌可泣,為其寫傳,卻有難度。你為他而來,我能為你作何?”

陳壽道:“我查閱文案,基本獲得人物生平。然大將軍常年北伐,得罪太多北方士人,若要作人物評論,我不知云何,還請先生賜教。”

陳壽起身,敬拜郤正。

郤正趕緊扶起,讓他入座,二人皆坐下後,郤正撫摸一把鬍鬚,道:“你先答我一問。”

陳壽道:“先生請講。”

郤正道:“李密李令伯乃大將軍主簿,又與你是同窗好友,你二人亦經常見面,此事為何不問他邪?”

陳壽道:“這很簡單,李令伯是我之好友,又是大將軍之下屬,他為人剛正,知名於世。若我求其評論,擔心美譽過多而被奸小所知,影響其仕途。至於先生,先生一直淡泊名利,醉心文學,有昔張衡、蔡邕之風,若是請教與你,當有更善之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郤正再飲之後,道:“承祚之言不無道理也。”

陳壽道:“故懇請先生賜教。”

郤正微微點頭,緩緩道:“國家滅亡,名臣殉難,每當想起,感傷不已。今日登門所求,就如昔日所言,我一定助你。一同前去書房,待我起筆,評論姜維。”

陳壽又起身行禮道:“謝郤先生!”

於是二人去往書房。

郤正坐下提筆寫道:“姜伯約據上將之重,處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貪厲濁,抑情自割也,直謂如是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談,常譽成毀敗,扶高抑下,鹹以姜維投厝無所,身死宗滅,以是貶削,不復料擿,異乎春秋褒貶之義矣。如姜維之樂學不倦,清素節約,自一時之儀表也。”

通俗意思為:姜伯約是國家最重要的將領,官職是群臣中最大的,然而他的住宅簡陋,家裡沒有多餘財產,沒有側室侍妾拖累,後院沒有歌舞娛樂,衣服僅求夠用,車馬僅求具備,飲食節約不浪費,朝廷供給的費用,隨手用盡;觀察他這樣做的原因,並非為了激勵貪婪的人,抑制情緒而限制自己,他只是滿足於現有條件,不再過多要求。人之間在談論人物時,常常讚揚成功者而貶低失敗者,讚譽高位者而貶抑低位者,都認為當時姜維錯投蜀國,最終身死而家族滅亡,因此貶損他,而不進行具體分析,這樣便與《春秋》褒貶人物的義旨很不相同呢。像姜維這般好學不倦,清廉節儉,應該是一個時代的楷模啊。

寫畢,郤正將評論交於陳壽,並道:“簡約一論,望對你有用。”

陳壽閱之,大為感慨,道:“天下再無更善之言也。”道後於是收下。

郤正道:“說起大將軍,我雖未與一同北伐,亦未當一日之下屬,但同朝為官,三十餘載。他這樣之人,在那個時代幾乎為完人,不亞丞相。”

陳壽道:“怎奈那時,後主年老,而小人黃皓當道,諸葛思遠者,亦無匡正之力,即使如此完人,料得身死宗滅,褒貶不一。”

郤正流下眼淚,感慨萬千,緩了一陣後,道:“承祚,你可知昔日請降鄧艾信乃我所造也,世人皆說我文辭燦爛,然蜀中絕筆,竟為此篇。每當想起,便令我痛心疾首,長久難平矣。”

見郤正如此傷感,陳壽不知如何安慰,只作嘆氣。

郤正擦了擦眼角,道:“承祚,請你寫好姜維傳,寫好《蜀書》,請把故事留給後人看。”

陳壽點頭道:“請先生放心,《蜀書》我欲寫十五卷,姜維傳會是最後一卷之最後一人,以此完結。”

郤正想了想,道:“不可!你今在晉朝為官,當有曲筆。若寫十五卷,姜伯約當為十四卷之人物。”

陳壽不解道:“這是為何?”

見郤正只點頭不說話,陳壽好像明白了些什麼,道:“便如先生所言。”

郤正道:“至於評論,依然要加上著作者之總評,稍有貶意而至全文之末,此為生存之道也。”

陳壽道:“再下謹記。”

之後,陳壽欲閱郤正文學。

郤正起身,找到所著《釋譏》給與陳壽,《釋譏》是仿照揚雄的文章,此文華美工整,說理性強,此文還詮釋了郤正的脾氣性情,德行氣節。

陳壽閱後,決定將他收錄於《蜀書》。

當夜二人飲酒作論,直到天明。

數日後,陳壽完成《蜀書》姜維傳。

陳壽寫下人物總評曰: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老子有云:“治大國者猶烹小鮮。”況於區區蕞爾,而可屢擾乎哉?

通俗意思為:姜維大體上具備文韜武略,他立志建立豐功和名譽,然而窮兵黷武,決斷不周密,最終兵敗損命。《老子》上說:“治理大國的方法就像烹飪小菜。”何況蜀國乃區區小國,怎麼能夠頻繁擾民呢?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