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地面很潮,棺露混合著山上流淌下來的山泉水,形成了一片軟爛的黑泥膏。
踩上去,就像是踩在牛屎上面一樣。
一行人只能儘量尋找乾燥的地方,小心地避開黑泥膏。
往前走了幾十步,來到正中央的祭祀高臺處。
高臺上擺著一口比陰沉木棺,還要大上幾圈的棺槨。
沒錯!
這一口棺材外面有槨!
所謂槨,實際上就是棺材外面的一層。
尋常百姓死後,只有棺材沒有槨!
在古代,經常會有一個詞,叫厚葬。
比如某某大臣死了,君王會下令,要將其厚葬。
這裡厚葬有一個標準,就是一定會棺外套槨!
棺的外棺槨,就是衡量是否厚葬的一個標準。
漢武帝時期有個官員,叫做張湯。史書記載,張湯是酷吏,喜歡催折豪強,滿朝文武皆不喜。
後來,眾多大臣聯名上書,指責張湯受賄,貪汙,家中富可敵國。
張湯受不了這指責,自殺身亡。
他死後,家中的錢財,僅有武帝賜予的一些,並沒有大臣說的那樣,富可敵國。
張湯的幾個兄弟,打算湊錢給張湯厚葬。
他母親卻說:“湯為天子大臣,被汙惡言而死,何厚葬乎!載以牛車,有棺無槨!”
漢武帝聽聞張湯被薄葬,連棺槨都沒有,這才將上書詆譭張湯的三位丞相長史處死,也逼死了當時的丞相。
張湯是酷吏不假,但其實,他更是漢武帝手中的一把刀,用來對付那些世家豪強!
武帝要打仗,要平匈奴。
但打仗要錢,錢從哪裡來?
苛捐雜稅,只能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最能榨出油水的還是世家豪族。
只是,等到匈奴平定,世家豪強的土地兼併也抑制住,這把刀就成了被推出來犧牲的人。
張湯也明白自己死期將至,並沒有掙扎,只是用自己的死,順便再帶走了幾個豪強。
如果沒有張湯這樣的酷吏制約那些豪強世家,只怕西漢末年的王莽篡位會來的更快。
另外在古代,棺和槨的具體規制,那也是有規定的。
周禮中記載,天子之棺四重、諸公三重、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也就是說,最高的天子,棺可以有四重,一層套一層。
最低計程車,棺不能重,但是能套一層槨。
至於百姓,百姓都是牛馬,能有一口薄棺材,都算是家境殷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