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心堂紙始制於五代時期南唐。南唐李後主李煜極力推崇這種紙,並建堂藏之,叫“澄心堂”,這種紙就叫“澄心堂紙”。
元費著《箋紙譜》記載:“澄心堂紙,取李氏澄心堂樣製也,蓋表光之所輕脆而精絶者。”
可見這“澄心堂紙”在文人墨客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澄心堂紙的特性一個是滑,一個是硬。如果光是滑和硬這兩點,也有其他的紙張可以替代,但這吸墨性可不是其他紙能做到的了。澄心堂紙的妙處,就在於又滑又密又吸墨。
眼前這半張宋畫,就是在南唐正經“澄心堂紙”上畫的,如果要修繕,那就必須用到這種極品宣紙。
真正的南唐澄心堂紙現在極為罕見,市場上所謂的“澄心堂紙”大多是現代仿製品,價格也相當高昂,高品質的可以達到上萬元一張。
我知道董林書的手裡就有一刀(一刀紙是一百張)真正的南唐“澄心堂紙”,這一張的價錢在市場上恐怕就要十萬元起跳了。就單從這一點,董林書的資產最低也是千萬級別。
“呵呵!你小子惦記我那點兒寶貝不是一年、兩年了。成,這回我讓你心滿意足,除了全畫用的紙,我再單獨送你一正張。怎麼樣?”
我和董林書交往也有些年頭了,這還是我見他第一次這麼大方的。
“夠意思!我肯定竭盡全力地修。”
我也挺興奮,那可是實實在在的十萬塊呀!
和董林書預定好了,等我春節回江城過完年,正月十五一過馬上就過來。
我們都知道,全畫,尤其是這種等級非常高的古畫,一定要調整好狀態。不但要有高超的手藝,相當平和舒緩的心境更重要。
之所以定到春節以後,我也是給董林書一段時間,讓他給我找個安靜的地方,在琉璃廠這兒肯定是不行。
事情談完了,我就想再去潘家園轉轉。不為了買東西,而是想給林志剛、劉玉珍兩口子手裡的那套佛前五供找個好買家。
一出“墨香齋”,眼角人影一晃,忽然發現對面的人群裡有個人我在什麼地方見過。
“嗯……這不是上次在江城鑑古的時候,跟在霍文良左右不離的那個助理嘛!”
那個人頭的正前方有一縷灰白色的頭髮我記得很清楚。他也就三十多歲,出現這樣的白髮挺特別,當時我就多看了他一眼。
看來董林書這兒已經讓霍文良盯上了。
我假裝沒看見,出門就走,在幾個拐彎的地方我留意回了一下頭,沒人跟著。這才放開步子,往潘家園走。反正那幅畫是董林書的,被人盯上了也是他自己的事兒,用不著我操心。
到了潘家園,我直奔“博雅齋古玩店”。這家古玩店的老闆叫李慶,也是我為數不多的朋友之一。前天我來潘家園,他去內蒙了,昨天晚上剛回來。
“李大哥!你這是又收什麼寶貝了?”
一進店門,我就看見李慶正和兩個同行,圍著桌子上的兩尊佛造像點評爭論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