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七章 一定有秘密可我找不到

劉玉珍從陽臺上拉過來一個分量不輕的架子,上面還蓋著藍色的花布,也看不出來上面究竟是什麼。

“牧烽老弟啊!昨天我不是跟你說有個大香爐子嘛,昨天回來我就找到了,就它最沉了。足有三十多斤,把它搬上樓可把我累壞了。”

一邊拉開藍花布,劉玉珍一邊說道。

當花布掉落在地板上的同時,一隻我在古玩行兒裡混跡十多年都沒見過的鬲式銅香爐露了出來。不是因為這隻香爐造型有多奇特,而是它的體量讓我吃驚。

“這麼大的香爐,這差不多得五十多斤吧?”

誰都沒說話,羅駱先控制不住情緒,說了一句。

不用多說,一句就露怯了。行里人一聽就知道羅駱不是古玩兒行裡的人。

果然,我沒說話,金羽珊就把他懟了回去。

“不懂別亂說話。這是香爐,裡面是中空的。哪有你說的那麼沉。”

說完,金羽珊就彎腰看向了那隻香爐的底下。她是在看香爐的底款。

偷偷地瞥了一下嘴,羅駱無奈地看向了我。

“呵呵!羽珊說得對。別看這隻香爐的體量大,但它的內堂也大,爐壁也不會太厚,重量也就二十八斤、二十九斤的樣子。”

我能如此斷言這隻香爐的重量,也是多少年摸出來的經驗。常年在古玩行兒裡混跡,一件器物放在眼前,只一眼就能粗略地判斷出是什麼朝代的,各部分尺寸指標多少,什麼體量對應的重量,都是心裡有數的。

就以這隻香爐來說吧,我看到第一眼就從器型上判斷出,這是清中期嘉慶道光左右的東西。從體量上判斷,就是二十八九斤的樣子。

越老的銅器,鑄造用銅的雜質就越多,在鑄造的時候也就越容易出現氣孔,這就導致了鑄造出來的銅器密度沒有看上去那麼緻密。所以,重量也就沒有看上去那麼重。

這都是經驗,羅駱這個外行看不出來也正常。

“哎呦!兄弟!你這眼睛也太毒了。我昨天搬上樓,我們兩口子好奇這爐子有多重,上稱量了一下,正好二十八斤半。當時我還說,就是賣廢銅也能賣幾個錢啊!”

劉玉珍笑呵呵地說道。

“大姐!幸虧你沒當廢銅賣了,這件東西雖然不算什麼奇珍異寶,但也不是便宜的東西。”

金羽珊一邊圍著爐子看,一邊說著。

“是啊!你說能值多少錢?”

話是對著金羽珊說的,可劉玉珍的眼睛卻是看著我。看得出來,她還是對我的報價比較相信。

“具體多少錢需要看買主的心裡價位,但我個人認為十到十五萬是有的。”

金羽珊看著劉玉珍,表情認真地說道。

別說,這丫頭定的價兒還行,沒差太多。畢竟她不總在古玩行兒裡跑。

這隻平口鬲式香爐屬於厚唇沿器,爐壁厚實,器型挺拔,三足沉穩,頸部裝飾著兩道弦紋。雖然表面落了一些陳年的灰塵,但還是能看出棗紅色的皮殼和蟹殼青色帶狀相間。金色的斑點參滲在蟹殼青色之間,如金慄入毫。

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字——漂亮!

唯一的遺憾是,底部“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書底款,刻得略顯羸弱,不是官造香爐的制式。

“羽珊說得沒錯,這隻香爐要是放到琉璃廠、潘家園,十五萬上下不難出手。如果能找到一個喜歡的玩兒家、藏家,過二十萬也是有的。”

我的語氣很堅定,把林志剛和劉玉珍聽得滿臉笑容。

接著,我又上手看了兩件銅燭臺,兩隻銅花觚,這應該是一套佛前五供的東西,只是那隻香爐不是這一套中的東西。

“大姐!大哥!不知道家裡老人告沒告訴你們,這是一套佛前五供,清中期的老物件。只是這隻香爐不是原配的一套。這些東西以我的經驗定價,應該在三十五萬上下。”

我儘量簡單明瞭地告訴這兩口子,這一堆東西是什麼,能值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