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永慶到大陸,肯定是去京城了。他談判的物件都是國家領導,和蘇城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蘇城影響不到大佬,只能在王勝身上下功夫,問:“臺塑的目標改變了嗎?”
這句話問的沒頭沒尾,但知情人都明白。臺塑以前的目標是要大陸提供好政策,保證低成本,不求快速投產,順便促使臺灣政府透過六輕的提案。
這樣的目標,要想得到國內的認同確實不易。臺塑其實是藉著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的封鎖,伺機賺取平時難得的好處。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大陸未嘗沒有利用臺塑的意思。值此封鎖期間,有70億美元的投資意向,也能說明企業主對大陸的信任。
雙方空對空,除了引起嘴炮之外,全是政治上的東西。蘇城委實是無心搭理。從他個人的角度來看,海滄計劃施行下來還是很好的,70萬噸的乙烯和1000萬的煉油廠,對國內的石化產業是一次不小的衝擊,於公於私易不錯。
但是,基地拖延的太晚就沒意思了。1990年的70億美元很稀罕,1995也許還是稀罕的,但2000年就只是一般了。到時候,有錢有勢的中石化和中石油,估計都不會讓臺塑主導這樣大的一個專案,他們自會去建石化基地了。然而,這麼大的專案,以臺塑的慢性子,浪費四五年時間真不稀奇。還有各種來自臺灣的下游工廠,受制於臺灣政局的變化,肯定也是慢吞吞的。
歷史上臺塑在兩年後放棄海滄計劃,專攻六輕,到了1999年才開始建設,而六輕計劃提出的時間是1973年,相隔26年。
一個工廠,用20年的時間蓋鋼印,做籌備這份堅韌和雄心即使是蘇城也唯有歎服。歎服過去,則要擔憂,用經驗的說法,王永慶能等20年的六輕,又如何等不了20年的海滄計劃?
如果不是他年歲大了臺塑說不定真能登陸大陸,那時候也許不是70萬噸乙烯,而是140萬噸了吧。
蘇班建立在“先知”基礎上的目標簡單明確然而,王勝和王克嶺是很難理解的。
王勝躊躇片刻答道:“具體情況我不知道,想來只是例行的會面吧。”
能與國家領導人例行會面的人真是不多,蘇城感慨中又有些失望,道:、‘這麼說’目標還是沒有變化嗎?”
“如此重大的投資,怎能不慎重考慮。”王克嶺站了出來,正容道:“我們要充分考慮各種風險。”
“你贊同慢慢來?”蘇城並不奇怪王克嶺的態度,只是很平常的問。
王克嶺“口哼”了一聲,道:“市場經濟有自己的規律,雙方談判,當然要慢慢來了。”
蘇城苦笑一聲,道“就怕你們慢慢來,最後徒費時間。”
“什麼意思?”
“中國經濟發展快的很,你們現在投資70億,中央很高興,但你們不滿足,還想要更好的待遇。再過幾年,你們投資70億,估計就只是高興了,那時候,要保住現在的待遇也不容易。再過幾年,70億美元也許只能在省一級得到這樣的接待了。”蘇城說的全是大實話,卻讓周圍的人迷惑不解。
王克嶺就嘿嘿笑了兩聲:“吹牛吧。那是刃億美元,大陸一年的投資才多少?”
“經濟是發展的。”
王克嶺表示不相信。
蘇城無可奈何。中國經濟增漲每年保持8%以上這種事情尚未開始呢。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個人相信,中國能夠連續20年的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漲。中國人自己都不信。
西方國家最喜歡用來與中國類比的國家是印度,後者的GDP年增長是4%左右,起步基礎還比中國好。所以,當中國發布8%或者9%的GDP增漲的時候,質疑聲不斷。然而,經過10年和20的發展,中國和印度的差距已經拉開了,但就像是蘇城所說的,到了2010年,中國中央政府又豈會因為70億美元的投資而折腰?
1992年以前的中國,是臺塑大筆投資的最後機會。他們如果拿穩了,不僅能夠賺到大筆的利潤和政治聲望,還能擴充套件自己的產銷網路到大陸。同時,中國也可以藉助臺塑,發展自己的石化產業。
但是,過了這個節點,好事就不再了。
看著王克嶺的表情,蘇城有些好笑又小氣,轉念一想,自己在這裡瞎擔心,給一個毛頭小子說什麼啊,甩甩手告辭。
王勝將他們送了出去,回來後,王克嶺也抱怨:“這麼個冒頭小子,有什麼好說的,你還送出門了。,1王勝本不想說話的,看他的傑度,轉念一想道:“克嶺,你記得集團建榮達工廠的目的嗎?”
“說明我們是真心談判。”王克嶺吐了一口氣,道:“這麼一來,我們在島內的壓力就更大了,要我說,是不建這個工廠的。”
“建榮達工廠,讓我們在島內的壓力大了,但是能減小我們在大陸的壓力,促使協議儘快簽訂。你知道,我們在大陸的壓力為什麼增大了嗎?”
“大華石化。”王克嶺做了工廠的負責人,怎可能不瞭解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