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廳變成員工宿舍了,這些人都是自己不回去的?”蘇城的口氣聽不出好壞,他順著樓梯間的側面繞過去,就見床單後的大廳地板上,橫七豎八的睡著二三十號人,有的睡在鋪蓋上,有的藏在睡袋裡,大多數人都是一床薄被裹身上,又當褥子又當被子。至於枕頭,差不多全是用書代替了。
整個大廳,除了中間空出了一塊地方用來上下樓梯以外,兩邊睡的全是人,虧的是天熱,這麼空曠的大廳才不至於冷風颼颼。這種不是大通鋪的大通鋪,蘇城只在油田會戰的時候見過,但那光景是精神戰勝物質,和這個時代的背景已經不同了。
王贇有點緊張,兩個月以前,他還是個只在乎專案的研究員,轉眼間就要考慮整個研究所的吃喝拉撒,也說不清自己做的是對是錯,躊躇半天,實話實說道:“其實留辦公樓裡的,多是助手和實習生,他們都是沒員工宿舍的。您知道,咱們做研究的沒個日夜黑白,有的人熬到凌晨一兩點鐘才下班,外面連個車都沒有,想回去也不行,只能在辦公室對付一晚。一來二去,許多人就把行李給搬過來了。”
關於低薪的助手和無薪的實習生的事兒,蘇城也是知道的,他微點頭,問:“有多少人睡辦公樓裡?”
“都是換班睡的,兩三百人吧。”
“這麼多?”蘇城驚訝的扭過頭去。大廳裡睡了幾十號人,他以為就是多的了。
王贇小聲道:“我們招的實習生和助手比較多。”
“多少?”
“快兩千了吧。”這是一個多月前的兩倍了。
蘇城倒吸一口涼氣:“你這快趕得上大華實驗室的員工總數了。”
“碳纖維研究所就批了120人,按我們的實驗數量,這點人要三年才能做完現在2個月的量。我覺得,咱們如今裝置有了,實驗方法什麼的也搞清楚了。不能因為人的原因減慢速……再加上助手和實習生的費用低,所以招人就招的比較多。”王贇說到這裡,也就說開了,攤牌似的道:“要是不用這種方法,咱們就算兩三年以後能做出廉價碳纖維,那也賣不出去價格了。外國公司的速度,一年就能把碳纖維的價格降低三分之一,就算不搶先,咱們也沒優勢了。”
蘇城聽到這裡不吭聲。自顧自的上樓去了。
能說的都說了,卻沒得到回應,王贇一下子傻眼了,心想:是死是活,您給我一個痛快的啊。
追上去問。王贇是不敢的,只能低聲問旁邊的楊明:“蘇董這是認可還是不認可?”
楊明也判斷不出來,卻不願意露怯,神叨叨的說:“你覺得呢?”
“那是生氣了?”
“不好說。”楊明拍拍他的肩,道:“咱們先上去不是?”
怕他繼續問,楊明三步並作兩步的跑上了樓梯。
望著大馬猴似的辦公室主任,王贇愣了半晌。也不顧形象的追了上去。
二樓是普通的辦公樓樣式,中間一條走廊,兩邊全是實驗室,間中有一兩扇窗戶。卻是比90年代普遍存在的陰暗辦公樓敞亮的多。
每間實驗室和辦公室的門口都掛著牌子,以化學實驗室和物理測試實驗室居多。
蘇城上了樓,就見跟前的一間掛著“力學效能測試實驗室”的門敞開著,一個年輕的實驗員探頭探腦的。見到蘇城一行人,馬上站直了腰。明顯是等待檢閱的架勢。
“你是實習生還是助手?”蘇城問他。
“實習生。”
“無薪?”
“每天有2塊錢補助。”實習生小心翼翼的回答,同時看了看後面上來的王贇。
一天2元,不加班的情況下,每月也就是40元,即便每天都工作,一個月60塊錢在93年來說,也只夠伙食費的開銷,住宿服裝等花費都得自己承擔。在不包吃住的情況下,2元錢的補助,真的是相當於無薪了。大概,也只有未畢業的大學生才能忍受吧。
“你怎麼就願意無薪實習了?”蘇城的確很好奇。93年的大學生依然是很金貴的,包分配的制度也依舊存在,不管是什麼學校什麼專業,大學生找份鐵飯碗的工作都不算難,而大華實驗室的無薪實習,並不保證聘用。
碳纖維研究所滿編120人,助手和實習生卻有2000人,無論它怎麼擴張,也不可能擴張十幾倍的。
站在蘇城對面的實習生卻看向王贇,道:“我相信自己能留下來。”
“留不下來呢?總會有人留不下來吧。”
“我年內就能轉作助手,積累工時,肯定能留下來。”
“如果畢業了,還沒留下呢?”
“我已經畢業了。”實習生曬然。
“你放棄了國家分配?”現在的大學生,畢業就會被分配到不同的國家單位,是不用公務員考試的。相應的,放棄了分配就很難再進入國家機關了,同樣沒有公務員考試的路徑。
蘇城自己就是從學校分配到油田的。對任何一名大學生來說,放棄國家分配都是大膽舉措,若是直接進入私企拿高薪也就罷了,做低薪的助手,蘇城自問當年的自己是做不來的。
對面的實習生卻不以為然,道:“國家分配也沒什麼好的,我要做研究。”
充滿理想的大學生在90年代是不缺乏的。事實上,大部分的90年代大學生就算沒有做成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也多是吃穿不愁的。沒有物質的禁錮,自然可以放飛理想,這樣的機會是後世的普通大學生羨慕不來的。
蘇城感慨一聲,笑道:“國家的研究所也能做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