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一十四章 挖空

湯處長離開的第三天,859所的負責人管安國坐著火車來了上*海。

他本是可以坐飛機的,大華實業也承諾報銷。但是,一方面是出於節儉心態,一方面是擔心大華的包銷也像是國企那樣遲鈍緩慢,管安國堅持坐了火車,而且是火車硬臥。

蘇城聽說此事,接待的卻是熱情了不少。

像是研究院這樣的花錢單位,給多少錢都不夠造的,君不見美帝國主義的研究人員天天嚷著經費不夠,收入不豐,外鄉人要是因此當真了,那就變成笑料了。

狗大戶的生活和貧下中農的生活是截然不同的。

大華實業終究是一家新興的企業,在國家縮減開支,私企積累不足的時間裡,大華實驗室才有了一枝獨秀的架勢,但要是不節省一點,用農民的收入過地主的生活,終究是要過不下去的。

碳纖維研究所一次性花掉了近億美元,是僅次於LNG船和中哈石油管道的大手筆,這也是出於蘇城對碳纖維的看好。其他研究所卻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科工委的859研究所自然更不可能。但是,蘇城依然很想讓859所發揮點作用,每年300萬元的研究經費不算多,也不能說少,多多少少要花些在刀刃上。

若是換一個鋪張浪費的研究所,蘇城說不得也是要減少支援力度的。

作為科工委下屬的獨立研究所的所長。管安國的資歷相當不錯,他是60年代的留蘇學生,獲得了蘇聯科學院元素有機化學所的副博士學位。這是非常高等的學位,在蘇聯解體以前,被認為是高於歐美國家的碩士,略低於博士的學位。

去掉十年運動浪費的時間。管安國在化工材料方面,有著超過20年的經驗,實屬不易。這也是促使蘇城選擇856所合作的原因之一。

王贇、黎渙祥和柴潮生等人,也都加入了見面會,一邊聊天,一邊說些碳纖維方面的事情,以測試管安國的水平。

蘇城只當自己是個擺設。

下午時間,王贇照舊帶著管安國去參觀大華實業的碳纖維工廠。那裡已經有大量的實習生開始了不間斷生產,比前幾天更有人氣。

管安國看到此處。就挪不動步子了。

接下來一天,是參觀碳纖維研究所,然後再參觀大華實驗室。

經過幾年的建設,現在的大華實驗室的規模在國內企業中是獨一份。即使中石油等老牌國企,也沒有如此集中的大型研究機構。但凡是連綿數十年的國有企業。內部的利益分配問題都很複雜,也不可能將研究機構合併在一起。

同樣的原因,科工委下屬也沒有大華實驗室這樣的超大型研究機構。管安國參觀的非常仔細,以至於董峰不得不專門派了兩個人陪同他,以免有什麼商業機密被看走了。

這樣看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原本還有所顧慮的管安國,根本不用談判和說明。就千好萬好了。

這麼幾天的時間,也剛好足夠湯處長紅光滿面的從京城返回了。

這年頭,中國國產的空調要麼是零件全進口,國內組裝銷售。要麼是進口壓縮機,配套其它零件組裝銷售。為了購買壓縮機,國內的空調企業非得準備大量的外匯。

因此,陳寶慶拿著大型壓縮機的設計圖。隨便找一家企業代工,對方都要高看一眼。

生產一臺中央空調。就配購幾十臺家用空調,這樣的機會放在大華公關部眼裡,那就是上好的公關材料。李琳專門找到了舒浩,將空調掛在了德邦旗下,隨便印刷一批lo,就大送特送。

其中的部分功勞,自然要歸於湯處長。

受到了表揚的湯處長,也變的非常好說話,決口不提826所的建議,反而勸說他管安國快些做出決定。

管安國本來就有些心動,受到湯處長的推動,很自然的同意了,沒幾天的功夫,雙方開始商討協議。

比照鑽井採油研究院的三次採油所,856所等於變成了大華實業的獨立承包商,只是承包的內容為相對特殊的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