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鹿郡轄制包括鉅鹿城、廣宗縣、廣平縣、任縣等十多個地區,地處冀州腹地,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
秦末發生在此地的鉅鹿之戰,可謂是一戰定乾坤。項羽破釜沉舟擊潰秦軍主力,基本上決定是了大秦的覆滅已是定局。
而在此時,後漢光和七年6月中旬,一場決定大漢王朝命脈能否延續的大決戰又一次在鉅鹿展開。
由常山郡、高邑等地趕來圍剿的黃巾軍總兵力已逾二十萬。
他們呈扇形幾乎將鉅鹿城對面的盧植大軍包圍。距張角揭竿而起已有四個月,可這支鐵軍卻一直將張角的主力大軍釘在了冀州。
隨著漢軍不斷的反撲黃巾軍在八州的形勢已經有了被逆轉的跡象。張角被逼得來一場大決戰,徹底擊潰盧植所率領的漢軍精銳。
在正面戰場的背後,高覽急行軍三日,奔赴四百里終於抵擋廣宗城下。
局面比他們設想的還要樂觀,廣宗城內主力已經奔赴鉅鹿城參與圍剿盧植大軍。城內俱是老弱病殘,高覽所部兩千人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攻破這座防守鬆懈的城池。
崔超和趙普率大軍趕來時,城頭已經掛上漢軍大旗。
在同一天晚上,鉅鹿那邊傳來訊息,盧植在昨晚首戰得勝,大破黃巾軍。
盧植不愧為海內名士,他在黃巾軍合圍的當日晚上,就出其不意命他的副將護烏桓中郎將宗員向高邑和常山郡方向的黃巾軍發起突襲。
這裡稍微解釋下護烏桓中郎將這個官職,東漢一般只設定護烏桓校尉,兩者官秩一致,都“比兩千石”的武官。但中郎將比校尉高半級。在後漢的軍制中通常是將軍、中郎將、校尉這樣的排序。
但將軍不領兵,更不常設。在戰時,中郎將基本便是最高統帥。護烏桓中郎將顧名思義是設定幽燕一帶專門管理烏桓和鮮卑等少數事務最高軍事長官。
這宗員常年坐鎮邊陲,是一員身經百戰的戰將,作戰驍勇,此次勘探敵情便是他親力親為。
昨晚凌晨,宗員按盧植吩咐,親帶領一萬騎兵,由之前搭建在隱蔽處的浮橋悄然過河。
黃巾軍由於夜晚屢次遭到漢軍突襲,他們日出而戰日落而息的作戰習慣,在這時已經改進不少。夜間巡邏的哨兵已經今非昔比。
士兵們也開始適應枕戈待旦,但在今晚他們還是很放鬆。
因為幾乎人沒有能想到,盧植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不是被動防禦,而是主動襲擊。
宗員率大軍衝進敵營的時候,黃巾軍從夢中驚醒,一臉的不可思議。
漢軍精銳的騎兵在敵陣中往來穿梭,倉促之下,黃巾軍根本就無法組成陣形抵抗,戰鬥持續了兩個時辰,黃巾軍一潰千里。
不遠處的鉅鹿城看到己方營地被漢軍襲擊,立刻派大軍前來救援,雙方距離不過數十里,大隊騎兵浩浩蕩蕩出擊意圖將過河突襲的漢軍包圍全殲。
路過城外白沙河岸邊,在此埋伏已久的盧植部射聲營萬箭齊發,瞬間就將衝鋒在前的黃巾軍騎兵射收了刺蝟。
隨後長水胡騎與步兵營在射聲營的掩護下向黃巾軍掩殺而去。
當是時漢軍殺聲震天,擂鼓齊鳴,黃巾軍只見漢軍鋪天蓋地而來,不知其有多少,瞬間就下破了膽,轉身向鉅鹿城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