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夫人,”趙普拱手行禮,“劉使君如今在送巴刺史靈柩返鄉的途中,我暫且代他管理九江郡的事務。”
吳夫人臉有詫異之色,躬身向趙普行禮,“那這真是不巧,我等原是想向劉使君辭行,倒是叨擾閣下了。”
“不妨,”趙普自我介紹,“我本是昔日盧使君任冀州牧時的別駕從事,如今孫參軍亦在盧使君賬下效力,那我們便是同僚,孫參軍的家小我自當妥善照顧。”
孫堅的妻兒四人,自黃巾之亂便一直安置在這九江郡,黃巾之亂平定之後,他只有短暫的回來過幾個月,之後便隨皇甫嵩出征,皇甫嵩被漢靈帝罷免之後,又被皇甫嵩推薦給盧植擔任參軍。
這期間,劉備被任命為九江郡太守,聽聞孫堅家小俱在九江郡,便代為照顧,不曾讓他們孤兒寡母在異地他鄉受任何欺凌。
如今孫堅長期征戰在外,不知何時能歸,吳夫人便想著帶兒女三人回吳郡老家,畢竟他們一時在九江郡各項花銷加起來不算小了。
幼子孫權才三歲,幼女孫尚香更小才兩歲,都需要人照顧,她一人在外實在非常吃力。
這才向劉備辭行,順便再修書一封給在美陽的孫堅,告知他,他們家小都已返回吳郡,讓他勿再牽掛。
可如今劉備在護送巴祗的靈柩返回渤海郡的途中,不能向劉備表達謝意,讓她有些過意不去。
吳夫人將自己寫好的書信交給趙普,“既然是家夫的同僚,妾身也就不客氣了。這封信就勞煩閣下轉交給我家夫君,好讓他們知道我等皆已返回吳郡老家。”
趙普雙手將書信接下,“這一定,只是由這九江郡陰陵返回吳郡路途遙遠,一路可有義從僕人相送?”
揚州倒是不怎麼被黃巾餘孽騷擾襲虐,但過了九江郡向南卻也不怎麼太平。
從陰陵趕往吳郡需過江入丹陽郡,再有丹陽郡轉入吳郡,或者乘船沿水路一直抵達吳郡郡治吳縣今蘇州)。
但無論是走陸路還是水路皆不是很太平,在這亂世陸路有被朝廷逼為綠林強盜的百姓攔道劫財,水路則一直有水匪出沒,劫掠往來商旅的貨物。
史書上記載孫堅在十七歲時,與其父乘船前往錢塘,路上就曾遇到海盜胡玉等人搶掠商人財物,在岸上分贓。
商旅行人,一見此情此景,都嚇得止步不前,過往船隻,也不敢向前行駛。
於是孫堅自告奮勇提刀奔向岸邊,一面奔走,一面用手左右指揮著,像正分派部署軍士對這夥盜賊就行包抄一般。
海盜們遠遠望見這情形,錯認為大隊的官兵來緝捕他們,驚慌失措,扔掉財貨,四散奔逃。孫堅不肯罷休,一路追殺一海盜,大勝而歸。
孫堅由此聲名大振,郡府裡召他代理校尉之職,開啟了他在後漢末的英雄之旅。
吳夫人自然清楚路上的情景,只聽她道:“不瞞閣下,我等因在壽春需要頗多花費,夫君其人又大半年未歸。若非是劉使君多有接濟,在壽春已然無糧無衣,如今南下吳郡也只僱得起十多個僕從。”
趙普不由皺眉,歷史上孫策應當是在壽春長大的,怎麼反倒劉備將他們接濟到陰陵,吳夫人反而要急於返回吳郡呢?
看著吳夫人的反應,應該是對劉備充滿感激的,說被欺凌怎麼也談不上。
可這番一個婦人執意帶兩子一女返回家鄉是為何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