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7)

而在前朝立足長安之時,三輔之外即為涼州,涼州也就成了朝廷抵禦外族入侵的屏障。因此,自漢武帝設立河西四郡之後,前漢朝廷對於河西的經營已經都是重中之重。

但自後漢立國起,京師之外還有三輔之地,三輔從京畿地區,變為雒陽的屏障,因此朝廷對河西的重視程度,比前漢要低上很多,地方豪強對此的不滿尚在其次。

前漢時駐紮在河西的重兵逐漸抽調了其他地區,這對於威懾和管制羌人是非常不利的。

當羌亂的規模非常大的時候,由於朝廷對於涼州的不重視,對於是戰是守甚至都搖擺不定,棄守涼州之議一度甚囂塵上,比如漢安帝時,就差點放棄涼州隴右地區。

這點盧植和曹操其實也都想到過,聞言紛紛點頭。

但是這並不是趙普想要表達的全部意思,因為朝廷的不重視,間接就導致對涼州地區的官員考核比較隨意,涼州地區本就天高皇帝遠。一旦朝廷不重視,那麼官員們胡作非為,想要傳到京師朝堂之上,那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導致涼州到任的官員,無不橫徵暴斂。

趙普接著道:“因為朝廷的不重視,導致涼州地區朝綱崩壞,官員任意而為,終導致天怒人怨。還有盧使君和孟德皆在朝中任職多年,當知士人不可擔任故居本地的二千石大吏,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涼州在任的官員跟地方利益沒有切身的利害關係,羌亂時州郡的長官並無守戰意或者畏惡軍事或者皆不肯專心堅守。官員的不作為,或者懈怠致使原本起事時人數不多,武器非常簡陋,叛亂意圖混亂不一的羌患愈演愈烈。”

漢時,有明文規定,本地出身的人氏不可擔任當地的兩千石官吏。

兩漢時的官制,朝中兩千石的官職有很多,三公、九卿中郎將等等皆是兩千石的大官。

但是在地方,通常只有太守和刺史,而刺史還是近些年來才晉升為兩千石級別,在最初,所謂的一州刺史不過是六百石的俸祿。

當然,特殊的地方,護羌校尉,或者護烏桓中郎將等等也是兩千石級別。

終漢一朝,有本州人氏當任當地的兩千石大吏寥寥可數,張奐、皇甫規等涼州本地人氏,擔任護羌中郎將是為平叛需要的特例。

甚至崔超是為冀州人氏,擔任常山郡太守,也是出於黃巾之亂初平,需要當地有名望計程車人來安撫地方。

這樣有利於朝廷削弱或者說是制衡掣肘地方豪強,但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

因為出任涼州刺史的人選是為外郡別州人氏,這導致他們對於涼州這個河西邊塞之地毫無感情,只想在這任上如何中飽私囊,橫徵暴斂。

甚至,一些出身涼州計程車人門庭,因此想要遷居關中或者關東。

後漢末年的割據勢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是關東豪強取代關中士族的歷史過程。

而所謂的關東通常就是指函谷關以東,主要指後世的山東河南等地,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袁紹等十八路諸侯伐董卓時,就自稱關東聯軍。

涼州計程車人們想要向內遷居跟朝廷的不重視有極大的關係,史書記載護羌中郎將張奐破羌有功,就申請由邊郡敦煌郡淵泉遷到內地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定居,得到朝廷特許。

喜歡建安天下請大家收藏:()建安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