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胡老先生直到此時仍未平復情緒,鬚髮皆張。
一邊喘氣,一邊又大聲斥責:
“你們也不想想,東洋人哪有那麼好心?像你們指的那些,都放在圖片正中,色彩清晰,好讓你們挑選?”
“只有被故意放在角落裡的,才是他們預備的,真正的好東西!”
“可是,一樣是看圖片,為何您……”
“為何我就這麼肯定是嗎?”
胡一堂早猜到沈以誠要問什麼,不由冷冷瞟了他一眼:
“老朽今天就教你個乖,鑑定瓷器,憑的不只是眼力,還有史料!”
“這件乾隆洋彩夾層瓶,在近代書籍中就有載,民國時期輾轉流落東洋。”
“而且,絕無僅有,只此一件!”
“論市價嘛,或許達不到1億,但也極為接近!”
一席話,聽得眾人面面相覷,無言以對。
沈以誠嘆了口氣。
以胡老先生的眼力、威望,此事實難再有轉機。
不但如此,之前其嚴厲苛責之語,也將難以反駁。
傳出去,以誠軒不但沒賺到什麼美名,反而要聲譽大損。
這買賣,太不划算了……
此時,眾鑑定師已經開始對那件洋彩夾層瓶指指點點,滿嘴吹捧。
一方面是後知後覺,另一方面,也是信得過胡一堂,想挽回些顏面。
似乎選擇此物交換,已經是不用猶豫的事。
見狀,沈以誠心中苦澀。
對面一直沒插話的辛然,也不禁搖了搖頭。
眼前這種場面,並不是他想看到的。
並非信不過胡老,而是文物交換這件事太大了,為了確保萬全,上頭領導從一開始給他定的原則,就是多方聽取意見,不能唯一人是從。
正因如此,他不嫌大費周章,跑遍市場上各大鑒定機構。
可是每到關鍵時候——
就像剛才,胡老三言兩語懟得其他人無話可說,倒像是來踢場子的,然後也先入為主地認定那件夾層瓶最佳,從未有其他定論。
胡老性格如此,地位又尊,他也沒有辦法。
只是所謂多方聽取意見,怕是要成為一句空話了……
“既然如此,我們先告辭了。”
“沈總,無論如何,還是多謝你,辛某記著你這一份人情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略寒暄幾句,辛然等一行人便起身告辭。
因未達到原本目的,這位辛副館長不由有些意興闌珊。
沈以誠更是有苦難言,只好殷勤地好言相送。
眼見散場,連那張圖片也要被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