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雄也沒有感到奇怪,在董卓眼裡,本來就是他的義子更加會打仗,所以再多出九萬兵馬很正常,反倒說是少了才對。
浩浩蕩蕩十七萬餘人往汜水關趕去。
此時二十二路諸侯中的濟北相、鮑信聽到了孫堅捷報頻傳,尋思著孫堅這傢伙都能夠捷報頻傳,一點壓力都沒有,那就說明董卓就如同預料中的一樣,派在這裡收關的都是些土雞瓦狗之輩,隨意遣使一干人都可以攻破,便自領本部兵馬的萬人,抄著小道,想去陣前搶孫堅的功勞。
在路途中時,碰到了一夥高樹董卓旗幟的步兵,僅僅只有三千餘人,雖然領頭之人器宇軒昂、威風凜凜、頭上還帶著亮銀冠,還有兩須在銀冠上自然垂落下,身騎赤紅菟頭大馬,但是鮑信沒有在意,還以為是功勞飛到了自己手中,仗著自己人多,帶著本部一萬兵馬往這三千步卒陣營裡衝了進去。
頭戴亮銀冠之人旁邊有一人臉帶面具,見鮑信帶一萬兵馬向他衝來,高喝道“陷陣之志!”
身後的步卒齊聲喊“有死無生!”
鮑信嘲諷的看了一眼面具男“裝模作樣!”
當兩軍相接的時候,鮑信發出一聲悶哼,面具男手持的追魂槍上正有一顆人頭立於其上。
鮑信之弟悲憤大叫“吾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面具男把鮑信人頭挑到後面一個親衛面前,示意他收下,隨後衝上前三下五除二,直接把剛才大叫的鮑忠也給殺了。
陣前連主將都沒有,剩下的還能有什麼成就,很快死的死、逃的逃。
騎在赤紅菟頭大馬的亮銀冠之人從始至終都沒有動彈。
待沒有一個人有反抗之一,他才繼續驅馬往前趕去,連話都沒有說,這三千兵士也沉默的往前繼續走去。
只留下一地屍體,還算證明過方才有一場血淋淋的戰爭發生過。
待到二十二路諸侯皆在汜水關前集合之時,才有諸侯好奇的問道“濟北相呢?”
孔融回憶了片刻,才說道“吾計程車兵好像有人聽到過,鮑信好像帶著本部兵馬往小路先走了!”
“...”
袁紹聽到的時候有幾分慶幸,還好自己現在不是盟主,不用煩心這種事。
這一屆隊伍不好帶啊,明明說好各自帶著兵馬一起來汜水關前的,只要距離不遠,都可各自安營紮寨,但沒想到鮑信居然會帶兵先過去。
就算傻子都知道,這鮑信肯定是聽聞孫堅功勞頻傳,心裡眼紅,所以才繞著小路去汜水關前搶奪功勞。
當這個訊息傳到陳壘耳朵裡時。
他也略微有幾絲頭疼,沒想到才結盟第二天,就已經有了一個濟北相鮑信不聽軍令。
如果不罰,那真的是對以後的發展都很不利。
所以陳壘在心裡暗自下定決定,無論鮑信得了什麼功勞,都得重罰,不然以後都不好辦。
與此同時。
孫堅已在關前大罵,想要把關內的守將給罵出來。
若是能在諸侯趕至汜水關之前把關卡攻破,那可是一大功勞。
轅門上緩緩掛下一顆頭顱。
孫堅定睛一看。
這不是前幾日在帳中,與他一齊談笑的濟北相鮑信嗎?
孫堅不由大怒“兀那賊人,居然膽敢殺害朝廷命官,此時已是死罪,勸餘不要不知好歹,儘快開啟關門束手就擒,不然的話,等吾攻破城門,定要將門內賊人千刀萬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