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現在人人珍惜糧食,就算是家裡有人浪費糧食,也不敢讓人知道。
在這個舉報有罰的年代,要真有人浪費糧食,是會被重罰的。
這不,在不會出現災荒年什麼的情況下,大家種地什麼的,也都靠著化肥來增加糧食收成。
糞便什麼的,也沒之前那麼強制,非要拉在自己家地裡。
知青點的廁所,因為知青人多,糞便積累的倒是快。
溫暖移走一部分,也算是解決了廁所儲存壓力。
有溫暖這個俏生生的女知青打頭,那些男知青也不會那麼矯情。
之後,一個兩個的,都來知青點的廁所挑糞肥地。
人多了,廁所的儲存量就見底了。
而跟溫暖一起下鄉的女知青,也有人受不了去接觸糞便,乾脆就不難為自己。
她們找了男知青,讓他們幫忙給自留地上肥料。
不管是換錢、換東西還是答應用別的東西來還了這份幫忙,總歸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老知青與新知青的交流並不多。
大家本就不怎麼熟悉。
而這批知青下鄉後,全都選擇住了單間。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溫暖他們這批知青就是各過各的。
既然一開始沒有什麼交集,後來自然也不會有交集。
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大家也只是笑著打個招呼而已。
所以,種地什麼的,也都是各自去忙。
不過,這年頭可沒有什麼傻子。
雖然下鄉了,可出門在外,大家的心眼都不少。
自己不會的,或者是把握不了的,就多觀察,看看別人怎麼做?
這不,在看到溫暖的一系列行動後,就有不少人跟在後面學。
這一次兩次的學下來,在沒出過什麼錯的情況下,後面就學的更順了。
溫暖整地,他們也跟著整地。
溫暖肥地,他們也跟著幹。
再說,他們也不是傻。
來村裡也有一段時間了,自己也有眼睛去看,有嘴巴去問。
在知道溫暖的動靜後,就跟自己熟知的村裡人打聽了一下情況。
大家都說不出來錯,那就跟著幹。
所以,等溫暖整地結束跟許大娘換了些蔬菜的種子,他們也跟著村裡人換種子。
有了種子,溫暖就可以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