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刺禁論篇第五十二

黃帝好奇地問岐伯:“老師啊,我很想聽聽那些關於身體保養的禁忌與秘訣,您能詳細講講嗎?”岐伯捋了捋鬍鬚,微笑著回答道:“陛下所言極是,人體之內,五臟六腑各有其要害之處,這些微妙之處,我們不可不細心體察啊。”

“比如說,咱們常說‘肝生於左’,這可不是說肝真的長在左邊那麼簡單,它寓意著肝氣主升發,如同春日之陽,從東方升起,給予萬物生機。而‘肺藏於右’,則是說肺氣主降斂,如同秋日之金,收斂萬物於西方,保持體內的平衡與和諧。這兩者一升一降,恰似自然界的晝夜更替,不可或缺。”

“再來說心,‘心部於表’,這裡的心不僅僅是指心臟這個器官,更是指心主血脈、主神明,它的影響力遍佈全身,表現在外就是我們的面色、神情乃至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心若安泰,則面色紅潤,神采奕奕;反之,則面色無華,精神萎靡。”

“腎呢,被稱為‘腎治於裡’,它藏精主水,是生命之根,先天之本。腎精充足,則人體發育健全,骨骼強壯,精力充沛;腎精虧虛,則會出現一系列衰老和虛弱的表現。所以,保護腎臟,就是守護我們的生命之源。”

“至於脾,被形象地稱為‘脾為之使’,它就像是身體裡的快遞員,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營養,並輸送到全身各處。脾健則氣血生化有源,身體各部位都能得到滋養;脾虛則運化無力,身體就會營養不良,出現各種亞健康狀態。”

“而胃,則被比作‘胃為之市’,這裡是食物進入身體後的第一個大型交易市場,需要消化、分解、吸收各種營養物質。胃好,則食慾旺盛,消化吸收能力強;胃差,則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身體自然也會跟著遭殃。”

“至於您提到的‘鬲盲之上,中有父母’,這其實是古人對人體解剖的一種形象描述,現在我們知道那裡大致對應的是胸腔區域,心肺等重要臟器都在其中。這裡的‘父母’可以理解為生命的根源和守護者,提醒我們要特別重視這一區域的健康。”

“還有‘七節之傍,中有小心’,這裡的‘七節’大致指的是胸椎的某個區域,而‘小心’並非真有一個小心臟,而是指該區域可能隱藏著一些敏感點或重要穴位,如至陽穴等,刺激這些穴位可以對身體健康產生積極影響。不過,咱們現代人可不能隨便亂按哦,得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說到這裡,岐伯話鋒一轉,幽默道:“陛下,您看,這身體就像一座精密的宮殿,每個器官、每個穴位都是這座宮殿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宮殿長盛不衰,就得時時修繕,處處留心。比如,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這就是最好的養生之道。還有啊,別忘了多笑笑,笑一笑,十年少嘛!”

“當然啦,如果真的遇到身體不適,也別硬撐,得及時找大夫瞧瞧。咱們中醫講究的是辨證施治,一人一方,就像做菜一樣,得根據食材的性味、季節的變化來調整烹飪方法。同樣,治病也得根據病人的體質、病情來選擇合適的方劑和治療方法。”

“說到方劑,那可就複雜了,得根據藥材的性味歸經、配伍禁忌來精心配製。比如經典的四君子湯,就是由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四味藥組成,專門用來健脾益氣。這每味藥的用量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多一分則太過,少一分則不及。換算成現代計量單位,大概就是人參9克、白朮9克、茯苓9克、甘草6克,這樣搭配起來,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至於脈象嘛,那更是中醫的獨門絕技了。透過把脈,醫生可以感受到脈搏的跳動情況,從而推斷出病人的身體狀況。比如浮脈就像水面上的浮萍,輕輕一摸就能感覺到,通常表示病在表;沉脈則像石頭沉入水底,需要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通常表示病在裡。這些脈象的變化,就像是大自然中的風雨雷電,各有其象,各有其意。”

“在古老的醫學典籍裡,藏著一段關於人體奧秘與針灸之道的神秘敘述,它以一種近乎寓言的方式,講述了針刺不當可能帶來的後果。陛下,且聽我細細道來。

首先,咱們來說說“刺中心”,這可不是說要你去刺真的心臟哦,那可是要命的!這裡的“心”,咱們可以理解為中醫裡的“心包經”或是心臟周圍的敏感區域。想象一下,如果你不是專業的醫生,拿著針就往那兒戳,哎呀,那可真是“一日遊”的節奏啊!不過別擔心,現代醫學告訴我們,心臟位置深且被肋骨保護,除非手術,否則很難直接刺中。而真正的中醫針灸,講究的是穴位精準,絕不會隨意亂扎。至於“其動為噫”,大概就是身體在告訴你:“喂,你扎錯地方了,快住手!”只不過這個“噫”字,聽起來就像是輕輕的嘆息,彷彿身體在無奈地說:“唉,你怎麼這麼不小心呢?”

接下來,咱們聊聊“刺中肝”。在中醫裡,肝可是個“情緒大師”,主管著我們的疏洩和藏血。如果說“五日死”是誇張的說法,那麼“其動為語”倒是挺有意思。想象一下,如果你真的不小心刺激了肝經上的某個敏感點,可能會感覺情緒突然變得特別激動,話匣子一開啟就收不住,跟朋友們滔滔不絕地分享起人生哲理來。這可不是說你要死了,而是身體在提醒你,該注意養肝護肝,少熬夜,多舒心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來說說“刺中腎”,六日?那也是個比喻啦,意思是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不適。腎在中醫裡可是“先天之本”,掌管著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如果“刺中”了,身體可能會透過“嚏”打噴嚏)這樣的方式來自我調節,就像是在說:“嘿,你動到我的能量庫了,趕緊調整下!”當然,現代針灸絕對不會讓你有這樣的困擾,因為專業的針灸師會精準定位,確保安全有效。

“刺中肺”,三日?還是誇張手法。肺主氣,司呼吸,與我們的呼吸系統和面板健康息息相關。如果真的“中招”,可能會表現為咳嗽,這是身體在努力排出異物,保護自己的方式。不過,在現代針灸治療中,透過刺激肺經上的穴位,反而能幫助緩解咳嗽,改善呼吸功能呢!

“刺中脾”,十日?更是個寓言啦。脾主運化,是身體的“後勤部長”,負責將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如果脾經受到不當刺激,可能會感覺吞嚥時有異物感,這其實是身體在提醒你,注意飲食習慣,別給脾胃太大負擔。至於“十日死”,當然是不可能的啦,只要及時調整,脾胃很快就能恢復活力。

“刺中膽”,一日半?這聽起來就像是個快速反應的玩笑話。膽主決斷,與我們的勇氣和消化系統有關。如果真的不小心刺激了膽經,可能會感到噁心想吐嘔),這是身體在告訴你:“嘿,你刺激到我的勇氣之源了,注意點哦!”不過,別擔心,這只是暫時的反應,現代醫學和中醫針灸都有辦法幫你緩解。

咱們得明白,“刺跗上,中大脈,血出不止,死”,這“跗上”啊,大致相當於咱們現在的腳踝附近。想象一下,你正享受著腳底按摩的舒適,突然有人手滑,一針扎深了,不偏不倚,正好刺中了那條重要的血管。哎,這下可好,血如泉湧,止都止不住,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嚴重起來真的能要人命。所以,咱們去足療、針灸,可得找專業人士,安全第一!

再來說說“刺面,中溜脈,不幸為盲”。這“溜脈”嘛,可以理解為面部的一些細小血管網,特別是眼周附近。想象一下,你本想透過針灸美容,結果技師手一抖,針尖偏了方向,觸碰到了這些脆弱的血管。哎呀,輕則淤青一片,重則視力受損,甚至可能變成“四眼”的升級版——永久性失明。這可不是嚇唬人,面部針灸,精細活兒,得找經驗豐富的師傅才行!

接下來,“刺頭,中腦戶,入腦立死”,這聽起來就讓人脊背發涼。腦戶穴,大致在頭部後正中線,差不多是風府穴上邊一點的位置,那可是腦袋裡的“禁區”。要是誰手一哆嗦,針尖穿透了頭皮,直奔大腦而去,那後果,嘖嘖,簡直就是生命的倒計時。所以,頭部針灸,尤其是靠近腦幹的區域,絕對是技術活中的技術活,非專業人士,切勿嘗試!

咱們繼續,“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舌頭下面,血管豐富,神經敏感,一不小心,就可能“血濺當場”。而且,這裡還關係到咱們的發音系統,要是損傷了關鍵部位,嘿,別說唱歌了,連說話都可能變得含糊不清,成了“沉默的羔羊”。所以啊,口腔內的針灸治療,得找特別細心的醫生,溫柔點,再溫柔點!

再聊聊“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這“布絡”可以理解為腳底複雜的經絡網路。有時候,針下去了,血沒流出來,別以為就沒事了,它可能在裡面悄悄作妖,導致區域性腫脹。這就好比給輪胎打氣,氣沒從氣嘴出來,反而憋在了輪胎裡,能不鼓包嗎?所以,針灸後得注意觀察,有不對勁兒趕緊找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