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下)

黃帝好奇地撓了撓頭,對岐伯說:“嘿,岐伯啊,你說這外界的邪氣要是侵入人體,會是個啥情況呢?是不是跟咱們朝廷裡那些官員辦事效率似的,各有各的調調?”

岐伯一聽,樂了,他捋了捋鬍鬚,慢悠悠地解釋道:“哎呀,黃帝您這比喻可真妙!邪氣入侵啊,確實跟朝廷裡的規矩有點像。您看,如果邪氣正好撞上了咱們身體裡的‘執法大臣’——那些關鍵的臟腑經絡,比如心肝脾肺腎,還有任督二脈這樣的‘要道’,那病情就像是朝廷裡突然來了緊急軍情,得立馬處理,不然就得亂套,所以發病快,還危險得很呢!”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繼續追問:“那要是邪氣去了‘行令部門’,比如脾胃這樣的‘後勤司令’,又會怎樣呢?”

岐伯笑著回答:“這就好比朝廷裡的文書傳遞,雖然不急,但得一步步來,穩穩當當。邪氣入侵脾胃這樣的臟腑,病情就會來得慢一些,但會持續較長時間,就像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得慢慢調理。”

黃帝眼睛一亮,追問:“那要是邪氣直接找上了‘貴人’呢?比如腦袋裡的‘皇帝’——大腦,或者是咱們身體裡的‘秘密花園’——心臟?”

岐伯神色凝重:“那可就是大事不妙了!就像宮廷政變,突然而猛烈,往往讓人措手不及。邪氣一旦直擊這些要害,病情就會來得既急又兇,甚至可能危及性命,就像是宮廷裡的一場大火,瞬間就能將一切化為灰燼。”

黃帝點了點頭,若有所思:“原來如此,這邪氣入侵還真是個大學問。那要是邪氣在身體裡的位置變來變去,又該怎麼看待呢?”

岐伯微微一笑,解釋道:“這就好比朝廷中的官職變動。如果君主的權威得以鞏固,臣子各安其位,那就是順應天道,自然和諧。在人體裡,如果正氣充足,邪氣就難以肆虐,即便入侵,也會遠離臟腑核心,危害自然就小了。反之,如果正氣不足,邪氣趁機作亂,就像是臣子篡位,那病情就會迅速惡化,危害也就大了。這啊,就是我們常說的‘二火’現象,一順一逆,結果大相徑庭。”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忍不住又問:“哈哈,岐伯你真是博學多才!那我還想聽聽,你剛才提到的‘步’是什麼意思?是不是跟咱們走路有關?”

岐伯哈哈大笑:“黃帝您可真會聯想!這裡的‘步’,其實是古代用來計算時間的一種方法,跟走路可沒多大關係。古人把一天的時間分成一百刻,然後又根據天體的執行規律,將一圈分成二十四等分,每一等分就是一步,這樣一來,二十四步加起來,剛好就是一天的時間。這就像是我們把一天的任務分成二十四個小目標,一步步去完成,最終就能成就一天的美好。”

黃帝陛下好奇地問:“嘿,岐伯啊,你說這六氣—風、寒、暑、溼、燥、火怎麼就跟五行扯上關係了呢?它們是怎麼變化的?”岐伯捋了捋他那長長的鬍鬚,笑眯眯地說:“陛下啊,這天地萬物,都有它的始末位置,就像咱們人生有起有落;而氣呢,它也有初來乍到和深入骨髓的時候,上下之間,那可是大不一樣,研究起來,門道可多著呢!”

黃帝一聽,更來勁了:“喲呵,這麼深奧?那你快說說,咱們怎麼個研究法?”岐伯不慌不忙,開始他的“天氣地氣大揭秘”:“您看這天上的氣,它是從甲子年開始算起的,就像咱們的新年鐘聲一響,萬物復甦;而地上的氣呢,則是從子月,也就是農曆十一月那會兒悄悄冒頭的,子時一到,寒冬漸深,萬物歸藏。這天上的甲子與地上的子月一結合,嘿,新的一年就這麼立起來了,咱們稱之為‘歲立’。所以啊,陛下,您只要細心觀察這時間的流轉,氣候的變化,就能和它們來個美麗的約會啦!”

說到這兒,咱們不妨給這段古老的知識加點現代色彩和幽默感。想象一下,如果黃帝和岐伯是兩位站在科技前沿的科學家,他們會怎麼聊這個話題呢?

黃帝可能會戴上vr眼鏡,興奮地說:“岐伯兄,快給我展示一下這‘六氣模擬器’!我要親眼看看風怎麼吹,火怎麼燒,溼怎麼滲,還得體驗一下被寒氣凍得直哆嗦,被暑氣熱得直冒汗的感覺!”岐伯則笑著操作起全息投影,邊演示邊解釋:“陛下,您看,這六氣可不是鬧著玩的,它們可是地球生態的調節大師。風,就像是自然界的吹風機,讓空氣流通;寒,是冬日的冷笑話大師,讓人笑中帶寒;暑呢,則是夏日的熱情如火,讓人直呼過癮;溼,就像是個愛黏人的小妖精,無處不在;燥,則是秋天的乾燥劑,提醒我們要多喝水;火,則是生命力的象徵,讓萬物蓬勃生長。這六氣與五行緊密相連,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迴圈往復,生生不息。”

“至於咱們怎麼研究它們嘛,”岐伯繼續說道,“現在咱們有大資料、雲端計算,還有人工智慧幫忙,可以精準預測氣候變化,就像天氣預報一樣。不過,別忘了,最原始的觀察和體驗也是不可或缺的。比如,咱們可以去山林間感受風的輕撫,去海邊體驗溼的滋潤,去沙漠中領略燥的考驗。這樣,咱們不僅能學到知識,還能享受大自然的饋贈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黃帝悠哉悠哉地問岐伯大神:“嘿,老岐啊,你跟我說說,這一年的氣候變遷,那六氣的來去匆匆,還有它們早晚的脾氣咋樣?”岐伯一聽,眼睛一亮,心想:“這皇帝老兒還挺有求知慾嘛!”於是,他捋了捋長鬚,慢悠悠地開了腔:“陛下啊,您這問題,真是高明得緊吶!”

咱們先來聊聊這“甲子之歲”,就像咱們現在說的某個特定的年份,是個新的開始,萬物復甦。岐伯接著說:“您聽好了,這甲子年的第一口氣啊,就像是大自然的鬧鐘,從水下一刻咱們就想象成凌晨一點多吧,那時候星星還眨著眼呢)悄悄響起,一直到八十七刻半差不多快早晨五點了),這第一波春風啊,就這麼輕輕地、悄悄地來了。這時候,大地回暖,萬物復甦,就像咱們剛睡醒伸了個懶腰,感覺世界都清新了不少。”

“接著呢,第二口氣,嘿,它可不等人,八十七刻六分就開始接力了,一直到七十五刻,這氣溫啊,就噌噌往上漲,花兒也開得更豔了,樹葉綠得能滴出水來。這就像咱們喝了杯咖啡,精神頭兒立馬就上來了。”

“到了第三口氣,哎呀,這時候已經是夏天的節奏了,從七十六刻到六十二刻半,熱浪滾滾,連風都帶著股子熱氣。咱們得躲進空調房,或者像古人那樣,搖搖扇子,喝碗綠豆湯,那叫一個爽!”

“四之氣,那就是夏天的尾巴,六十二刻六分到五十刻,雖然還熱,但開始有點秋意了,晚上睡覺得蓋個小薄被,不然容易著涼。這就像咱們常說的‘早晚涼’,得注意添衣減衣,別感冒了。”

“五之氣,哎呀,這可是秋天真正到來的時候,五十一刻到三十七刻半,天高雲淡,涼風習習,金黃的葉子滿地都是,踩上去咯吱咯吱響,那叫一個愜意。這時候,咱們得多吃點梨啊、柿子啥的,潤肺去燥。”

“最後啊,六之氣,三十七刻六分到二十五刻,這基本上就是冬天的序曲了,寒風凜冽,雪花飄飄。咱們得穿上大棉襖,圍上圍巾,喝碗熱騰騰的羊肉湯,暖身又暖心。”

在咱們聊起這“乙丑歲”的奇妙氣象與古老智慧時,咱們不妨先來一場穿越時空的旅行,從那些晦澀難懂的古文裡,挖出點兒接地氣的樂子來。想象一下,咱們不是在翻閱古籍,而是在解鎖一本關於“天時地利人和”的趣味寶典,而這寶典裡,還藏著點兒關於健康養生的秘密呢!

“乙丑年的第一口氣始於二十六刻,終於一十二刻半”,這說的是年初那會兒,萬物復甦,就像咱們早上剛睜開眼,世界還半夢半醒的。這時候啊,咱們得跟上大自然的節奏,給身體也來個“重啟”。不用找什麼特殊穴位,就簡單的“迎春操”就行:伸個懶腰,深呼吸,讓肺部充滿清新的空氣,這就好比是給身體充了電,穴位嘛,就當是全身都在做spa了!

“乙丑年第二口氣,始於一十二刻六分,終於水下百刻”,春天深入,萬物生長旺盛,按照中醫五行,這時候正是養肝的好時候。咱們不用找複雜的方劑,日常飲食裡多加點綠色蔬菜,比如菠菜、西蘭花,它們就像是小小的“肝臟清道夫”,幫咱們排毒養顏。至於穴位,咱們可以揉揉“太沖穴”,它就在腳背上,大腳趾和二腳趾中間那個凹陷處,每天按一按,心情都跟著舒暢起來,肝火自然就降啦!

“乙丑年第三口氣,始於一刻,終於八十七刻半”,春天的高潮來了,花兒都開了,咱們也得讓氣血“開”起來。這時候,不如試試“八段錦”裡的“調理脾胃須單舉”,這個動作能很好地拉伸咱們的側腰,促進氣血流通。至於穴位,咱們可以拍拍“足三里”,它可是個強壯穴,位於小腿外側,每天拍上幾分鐘,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

“乙丑年第四口氣,始於八十七刻六分,終於七十五刻”,春天快過去了,夏天悄悄來敲門,這時候得開始養心了。咱們可以泡點玫瑰花茶喝,既能養顏又能安神。至於穴位,別忘了“內關穴”,它在手腕橫紋上兩寸的地方,兩隻手交替按揉,就像在給心臟做按摩,心情自然美美噠!

“乙丑年第五口氣,始於七十六刻,終於六十二刻半”,夏天真的來了,熱得讓人直冒汗。這時候,咱們得多吃點清熱解暑的食物,比如綠豆湯、西瓜,它們就是天然的“空調”。穴位方面,可以揉揉“曲池穴”,它在手肘彎曲時的橫紋外側端,按一按,感覺整個人都涼快了不少。

“乙丑年第六口氣,始於六十二刻六分,終於五十刻”,這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也是養陰的好時機。咱們可以燉點銀耳蓮子羹,既潤肺又養顏。穴位方面,可以重點關照“肺俞穴”,它位於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每天用熱毛巾敷一敷,或者讓家人幫忙輕輕拍打幾下,感覺呼吸都順暢了呢!

丙寅年的春天,就像是位優雅的舞者,輕輕抬起她的足尖,在五十一刻這個微妙的瞬間,悄然登臺。這“天數始於五十一刻,終於三十七刻半”,說的是啥呢?其實就是告訴我們,這一階段的自然之氣,就像是大自然在調整呼吸,準備迎接新生。在中醫裡,這對應著肝氣的生髮,咱們得保護好肝經上的那些“小開關”——比如太沖穴位於腳背第一、二蹠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多按按,就像是給身體的小樹苗澆澆水,讓它茁壯成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