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刺法論篇第七十二(三)

有一天,黃帝陛下閒來無事,便找來了岐伯,打算聊聊關於五運六氣那些高大上的事兒。黃帝陛下開口了:“嘿,岐伯,你說這五運之氣啊,它們來來往往,升降起伏,有時候還玩起承前啟後、互相打壓的遊戲,真是讓人捉摸不透啊!那麼,咱們能不能用針刺的方法來調理這些調皮搗蛋的氣兒呢?快給我講講吧!”

岐伯一聽,微微一笑,捋了捋他那飄逸的白鬍子,故作神秘地說:“這事兒啊,簡單!關鍵是要找準它們的‘化源’,就是它們的老巢。要是哪個氣兒太囂張了,咱們就給它來個‘釜底抽薪’,直接刺它的化源,讓它囂張不起來。要是哪個氣兒太弱了,咱們就給它加加油,打打氣,讓它振作起來。這就叫‘太過取之,不及資之’。”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笑道:“哈哈,這方法聽起來挺過癮啊!不過,具體怎麼操作呢?比如說,哪個氣兒太囂張了,咱們刺哪個穴位?哪個氣兒太弱了,咱們又該怎麼給它加油打氣呢?”

岐伯不慌不忙,繼續講解:“比如說啊,要是木運之氣太囂張了,咱們就刺它的化源——肝經上的太沖穴。這個太沖穴啊,就像是木運之氣的總開關,一刺下去,它就得老實點兒。要是木運之氣太弱了,咱們就得給它補補,可以灸灸肝經上的行間穴,讓它感受到溫暖和力量。”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原來如此,真是簡單粗暴又實用啊!不過,岐伯,你這‘資取之法’聽起來挺神秘的,是不是有什麼獨門秘籍啊?快拿出來分享一下嘛!”

岐伯故作神秘地笑了笑,從懷裡掏出一本泛黃的小冊子,上面赫然寫著《密語》二字。黃帝一看,眼睛都快綠了:“哇塞,這《密語》裡到底藏著什麼寶貝啊?快給我瞅瞅!”

岐伯卻賣了個關子:“嘿嘿,這《密語》啊,可是咱們中醫界的傳家寶,不能隨便給人看的。不過呢,既然你黃帝陛下都這麼說了,那我就給你透露一點點吧。”

岐伯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比如說啊,要是水運之氣太弱了,咱們就得給它補補。這時候,咱們可以用一個叫做‘真武湯’的方子。這個方子啊,裡面有茯苓、白朮、生薑、黑順片和附子五味藥。茯苓和白朮能健脾利溼,生薑能溫陽散寒,黑順片和附子能溫補腎陽。五味藥一起用,就能讓水運之氣振作起來,不再那麼虛弱了。”

黃帝一聽,眼睛又亮了:“哇塞,這真武湯聽起來好牛掰啊!不過,這五味藥用多少量呢?總不能隨便抓一把吧?”

岐伯笑了笑,說:“這你就不懂了吧。茯苓得用個三兩換算成現代就是45克),白朮也得三兩9克),生薑得用三兩9克),黑順片得用一枚大約10克,不過要注意啊,這個黑順片可是有毒的,得在醫生的指導下用),附子得用一枚大約8克,同樣也得小心使用)。這樣配出來的真武湯,效果槓槓的!”

黃帝一聽,笑得合不攏嘴:“哈哈,這下我可學會了!以後誰要是水運之氣弱了,我就給他來一碗真武湯,保證他精神煥發,活力四射!”

岐伯卻搖了搖頭,笑道:“黃帝陛下啊,你可別高興得太早。這針刺和方劑啊,都是得在辯證的基礎上使用的。要是辯證不準確,用錯了方法,那可是會適得其反的哦!”

黃帝一臉認真地發問了:“嘿,岐伯老兄,咱們聊聊那個升降針刺的奧秘吧,這可是個技術活兒,我想徹底搞明白它的精髓。要是天上的‘司天之氣’沒能按時換班,導致自然界的規律亂了套,萬物生長豈不是都要亂成一鍋粥了?更別提這混亂之氣落到老百姓頭上,那可就是各種疾病的源頭啊!我想咱們得想辦法提前把這病根兒給拔了,救救廣大的黎民百姓。來來來,你趕緊給我講講這其中的門道。”

岐伯一聽,連忙恭敬地行了個大禮,笑著說:“哈哈,陛下您這問題問得真是太到位了,簡直直擊要害啊!看您這慈悲心腸,一心想著普度眾生,我這當臣子的哪敢不盡心盡力呢?來來來,咱們這就開講,保證讓您聽得明明白白,連那些微妙的細節都能給您剖析得透透的。”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催促道:“快講快講,我這耳朵都豎起來了!”

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講解:“咱們先說這升降針刺啊,其實就相當於給身體做了一次深度spa,不過這次的技師不是按摩師,而是咱們中醫的銀針。人體裡啊,有那麼幾條經絡,就像是城市裡的主幹道,比如說咱們現代說的‘足三里’穴,那可是胃經的‘交通警察’,管著消化吸收的大事兒。要是胃氣升降不正常,人就得吃嘛嘛不香,還可能胃脹得跟個小皮球似的。這時候,咱們就用銀針輕輕一刺,嘿,就像是給胃經的路障清理了一下,立馬就通順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笑道:“哈哈,你這比喻有意思,那其他經絡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岐伯接著說:“再比如‘太沖’穴,這可是肝經的‘情緒調節器’,現代人壓力大,肝氣鬱結是常事兒,動不動就發火或者抑鬱。這時候,針刺太沖,就像是給肝臟開了一扇窗,讓鬱氣‘嗖’地一下就排出去了,心情自然就舒暢多了。還有啊,‘合谷’穴,這是大腸經的‘開關’,便秘的朋友可得記住了,按一按,揉一揉,保證你暢通無阻,比吃瀉藥還管用呢!”

黃帝聽了哈哈大笑:“這簡直比現代的科技還神奇啊!那要是司天之氣不正常,咱們怎麼透過針灸來調整呢?”

岐伯神秘一笑:“這事兒啊,得結合五行生剋來看。比如說,今年要是‘木氣’太過,人就容易肝氣旺盛,脾氣暴躁,咱們就可以多刺激‘行間’穴,它是肝經的‘滅火器’,能平息肝火。而如果是‘火氣’太過,那心火旺盛,人就容易失眠多夢,這時候,咱們就得找‘神門’穴聊聊了,它是心經的‘安神丸’,一針下去,保證你睡得比嬰兒還香。”

黃帝點頭稱讚:“妙哉妙哉!那要是想配個方子,輔助治療,又該如何呢?”

岐伯摸了摸下巴,思考片刻:“這個嘛,咱們得根據具體情況來定。比如說,肝氣鬱結的人,可以用‘逍遙散’,配方嘛,就像是個和諧的大家庭,柴胡是家長,負責疏肝理氣;當歸和白芍就像是溫柔的媽媽,補血養血;白朮、茯苓和甘草呢,就像是勤勞的爸爸,健脾益氣,調和藥性。換算成現代的克數,大概就是柴胡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白朮15克,茯苓15克,甘草10克,水煎服,一日兩次,保證你肝氣舒暢,心情美美噠。”

黃帝聽得樂不可支:“你這方子不僅治病,聽起來還挺有詩意的嘛!那脈象呢?怎麼透過脈象判斷身體的問題?”

岐伯笑道:“脈象這事兒,就像是聽心跳講故事。比如說,弦脈吧,就像摸到了一根緊繃的琴絃,這通常是肝氣不舒的表現,咱們前面說過的‘逍遙散’就派上用場了。再比如滑脈,滑溜溜的,像是摸到了滾動的珠子,這往往是痰溼重的表現,得用點化痰溼的方子,比如‘二陳湯’,陳皮、半夏、茯苓、甘草,各10克,水煎服,祛溼效果槓槓的。”

黃帝問岐伯:“嘿,岐伯兄,你說這太陽要是鬧起脾氣來,咱們身體裡的那些小分隊——五臟六腑、經絡穴位啥的,會咋整啊?”

岐伯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鬍子,慢悠悠地說:“這事兒啊,得從太陽復布說起。你想啊,太陽就像咱們家的老大哥,它要是工作得太猛,或者不按規矩出牌,那小弟們——比如厥陰風木這位,就得遭殃了,它就沒法按時到崗,也就是咱們說的‘不遷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