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解精微論篇第八十一

話說那遠古時代,黃帝悠閒地坐在明堂之上,四周雲霧繚繞,仙氣飄飄,彷彿整個宇宙的智慧都凝聚於此。這時,雷公,這位醫術高超、鬍子一大把的老先生,畢恭畢敬地走上前來,滿臉虔誠地說:“陛下啊,我這一輩子,算是把醫術當飯吃了,從師父那裡接過了這沉甸甸的接力棒,天天拿著經書論道,講解人體的奧秘,從從容不迫的形態到深奧難解的陰陽之理,再到那神奇的針灸之術和湯藥之道,我可是傾囊相授,不敢有絲毫懈怠。但您也知道,醫術這玩意兒,學起來容易,用起來難啊,碰到的病人形形色色,有聽話的,有搗蛋的,想做到十全十美,難啊!

我時常琢磨,治病之前,得先了解病人的心情,是悲是喜,是怒是憂,還得考慮外界環境,是乾燥還是潮溼,是寒冷還是酷暑,更別說男女有別,陰陽平衡這些大學問了。還有啊,人的身份地位,從低到高,身體狀況也是千差萬別,我得像個外交官一樣,跟他們打交道,靈活應變,才能讓醫術真正派上用場。陛下,您剛才說的那些,我都銘記於心了,不過,我還有個小小的心願,就是那些書上沒寫的,或者說是比較冷門、古怪的問題,我也想聽聽您的見解,長長見識。”

黃帝一聽,樂了,捋了捋鬍鬚,笑道:“哈哈,雷公啊,你這問題問得好,學問嘛,本就是無邊無際的海洋,咱們永遠都有探索的空間。好吧,今兒個我就給你開開眼界,咱們聊聊那些‘非主流’的醫學知識。”

“首先,咱們說說穴位吧。你知道嗎?現代人給那些古老的穴位起了些洋氣的名字,比如‘太沖’,在古代那可是調節情緒的要穴,現在咱們就叫它‘情緒調節器’。要是誰心情鬱悶了,你就給他按按腳背上的這個位置,保證他心情立馬陰轉晴。再比如‘足三里’,那可是保健大穴,古時候叫‘長壽穴’,現在人們說它是‘胃的守護神’,消化不好,脾胃虛弱的,按這裡準沒錯。咱們換算成現代計量,大約是在小腿外側,膝蓋下三寸的地方,記得哦,三寸不是真的用尺子量三寸,而是中醫裡的‘同身寸’,大約就是四個手指併攏的寬度。”

“再來說說方劑吧,這可是咱們中醫的精髓之一。比如有個著名的‘四君子湯’,聽起來就像是四位溫文爾雅的君子在開會,其實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這四位中藥好朋友手拉手,共同協作,健脾益氣,治療那些體虛氣弱的朋友。這方子怎麼配呢?簡單說,人參9克相當於一小撮,別貪心哦),白朮9克,茯苓9克,甘草6克甘草甜甜的,可以稍微少放點,不然太甜了怕你膩)。把這些材料洗乾淨,加適量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慢燉,就像煲一鍋好湯一樣,直到藥香四溢,就可以喝了。記得,藥雖好,可別貪杯哦!”

“至於脈象嘛,那可是中醫診斷的獨門絕技。我給你打個比方,就像聽一首沒有歌詞的歌,你要從旋律中感受歌手的情感。脈象也有喜怒哀樂,比如‘浮脈’,就像氣球輕輕飄在水面上,一觸即浮,多見於感冒初期,就像身體在告訴你:‘嘿,我感冒了,注意點哦!’;‘沉脈’呢,就像石頭沉入水底,摸起來費勁,多見於裡證,身體內部可能有問題了。咱們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這切脈啊,就是跟病人身體的一場無聲對話,得用心去體會。”

說到這裡,黃帝頓了頓,笑眯眯地看著雷公:“怎麼樣,雷公,這些知識夠你消化一陣子的了吧?醫學之道,博大精深,咱們得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負這身醫術,不負蒼生啊!”

雷公突然對著黃帝發問了:“陛下,您知道嗎?有的人哭得稀里嘩啦,眼淚鼻涕一起流,可有的人呢,哭是哭了,但鼻涕卻少得可憐,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黃帝捋了捋鬍子,笑眯眯地說:“雷公啊,你問得好啊!這其中的學問,咱們中醫經典裡可是早有記載。不過,讓我先給你打個比方,這人啊,就像一臺精密的機器,每個部件都有其獨特的功能和聯絡。”

雷公一聽,眼睛一亮:“哎呀,這比喻有意思,快說說,這眼淚鼻涕是怎麼跟機器部件扯上關係的?”

黃帝接著說:“好嘞,咱們先從‘心’這個核心部件說起。在中醫裡,心可是五臟六腑中的老大,主管著精神、意識這些高階功能,它就像機器的cpu,一切指令都得從這裡發出去。而眼睛呢,就是心靈的窗戶,是心的外在表現之一,就像是那顯示屏,直接反映著內心的喜怒哀樂。”

“哦,我明白了!”雷公一拍大腿,“那華色,就是咱們常說的氣色,是心臟健康的外在體現,對吧?”

“對頭!”黃帝讚許地點點頭,“當一個人心懷善念,品德高尚時,他的氣和就會順暢地流通到眼睛,讓眼神明亮,氣色紅潤。相反,要是心裡裝著事兒,憂愁煩惱,那臉色自然就暗淡無光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那麼,說到哭泣,這又是咋回事呢?”雷公迫不及待地問。

“哈哈,你問到了重點。”黃帝笑道,“悲傷的情緒一旦上來,就像電腦突然執行了一個大型程式,cpu負荷過大,需要散熱一樣,咱們的身體也會透過流淚來釋放這種壓力。這眼淚啊,其實就是體內水分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它的源頭,深藏在咱們的腎裡。”

“腎?腎不是管尿尿的嗎?”小明一臉疑惑。

“嘿,你這小子,淨說些大實話。”智慧爺爺笑著打趣道,“不過,你說得也沒錯,腎確實與水分代謝息息相關。在中醫裡,腎被稱為‘水髒’,是全身水液代謝的總指揮。咱們體內那些不直接排出去的水,比如眼淚、鼻涕,都得經過腎的精細調控。而當你傷心到極點時,腎就像是被觸動了開關,允許一部分水液以眼淚的形式流出,以緩解內心的痛苦。”

“原來如此!”雷公恍然大悟,“那為啥有的人哭得鼻涕少呢?”

“這啊,就涉及到個體差異了。”黃帝解釋道,“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水液代謝的能力也不一樣。有的人可能天生腎氣足,水液控制得好,即使哭得再兇,鼻涕也不多。而有的人呢,可能體質偏虛,或者近期身體狀況不佳,水液就容易氾濫,不僅眼淚多,鼻涕也跟著湊熱鬧了。”

話說啊,這水啊,它要是修煉成了精,就變成了咱們心中的那份“志”,堅定而深沉;而那火之精呢,則是咱們的神采飛揚,活力四射的“神”。這兩傢伙要是碰一塊兒了,嘿,不得了,就像是熱戀中的小情侶,情感交織,結果往往是“神志俱悲”——心裡頭那個五味雜陳,眼睛就開始水汪汪的,淚水說來就來。

咱們老祖宗有句話說得好:“心悲名曰志悲,志與心精,共湊於目也。”這話啥意思呢?就是說啊,當你心裡難過,那份“志”的悲傷和心的精華,就像兩個好朋友手拉手,一塊兒跑到眼睛那兒去了。眼睛一看,哎喲,這陣仗,得表示表示啊,於是淚水就嘩嘩地流下來了。但這裡頭還有個小秘密,就是淚水不全是心直接給的,有時候心只是默默難過,而“志”這傢伙特別感性,自個兒就哭了,這時候,淚水就獨自流淌,成了咱們常說的“默默流淚”。

再來說說這“涕”和“泣”吧,它們倆簡直就是眼淚界的“親兄弟”。涕呢,其實是腦子的分泌物,咱們現代科學叫它“腦脊液”的親戚,屬於“陰”性物質,跟骨頭裡的精髓有著不解之緣。你想啊,骨髓是骨頭的靈魂,滋養著我們的骨骼,而腦脊液呢,就像是腦子的潤滑劑,保護著咱們的大腦。所以,當腦子受到刺激,比如傷心過度,腦脊液就會“滲”出來,變成鼻涕。

而“志”,這傢伙不僅是骨頭的老大,還特別講義氣,看到水這裡指淚水)流了,它也不甘落後,趕緊讓鼻涕也跟著出來,因為它們都是“液體家族”的,行動方式都差不多嘛。涕與泣,就像是同甘共苦的好兄弟,一個哭了,另一個怎麼可能袖手旁觀?它們一起出動,就像是在說:“有難同當,有淚同流!”

現在,咱們來點幽默的。想象一下,如果你心情低落,坐在沙發上,突然鼻子一酸,眼淚開始打轉,這時候,你的鼻涕小弟也不甘寂寞,悄悄探出頭來,你們倆就這樣“涕淚橫流”,是不是有點像兩個小孩子在比誰哭得更大聲?不過別擔心,這其實是身體在告訴你:“嘿,朋友,你需要關心了。”

至於穴位和方劑嘛,雖然這段古文沒直接提到,但咱們可以藉此機會聊聊怎麼緩解這種“神志俱悲”的狀態。比如,按摩一下“內關穴”,這個穴位在手腕上,輕輕按壓能舒緩心情,彷彿給心靈做了一次小小的spa。再或者,泡上一杯“安神茶”,用枸杞、菊花、龍眼肉各5克,加沸水沖泡,不僅好喝,還能幫助安神定志,讓你的心情慢慢平復下來。

雷公還真是個好奇寶寶,他一臉認真地問黃帝:“這事兒可真大了!您瞅瞅,有的人哭得撕心裂肺,眼淚卻愣是不怎麼掉,要麼就擠那麼幾滴,鼻涕也不跟著湊熱鬧,這到底是哪門子的神奇操作呢?”

黃帝微微一笑,那笑容裡藏著千年的智慧:“哈哈,雷公啊,你這個問題問得有趣。要知道,人之所以哭得不見淚,往往是因為心不夠痛,情不夠深啊。而那些連哭都哭不出來的人,多半是心神不夠慈悲,情感沒有共鳴。心神不慈悲,情感自然就不悲壯,這時候,體內的陰陽之氣就像兩個倔強的孩子,誰也不肯讓誰,眼淚這小傢伙哪能輕易擠出來呢?”

“再深入點兒說,當一個人真正傷心到骨子裡,那種悲痛會化作一股力量,衝擊著內心的陰霾,就像是烏雲被陽光衝散一樣,這股力量還會直衝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嘛,一旦心靈之窗被開啟,情感的洪流就再也擋不住了,精神一旦離開了對眼睛的固守,眼淚和鼻涕就像開了閘的洪水,嘩嘩地往外流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雷公啊,你平時不是愛讀醫書嘛,怎麼連這點基礎知識都忘了?書上不是說了嘛,‘厥’的時候,眼睛會看不見東西。這是因為‘厥’的時候,人體的陽氣一股腦兒地往上衝,陰氣則沉到了腳底下。陽氣聚在頭頂,就像火把點得旺旺的;陰氣在腳下,腳自然就涼了,一涼還容易脹氣。你想啊,眼睛就靠那麼一點點水滋養,結果全身五分之四的火氣都往上竄,眼睛不瞎也得半盲啊,眼角膜都得給烤乾了!”

“還有啊,你見過風一吹眼淚就止不住的情景沒?那其實是眼睛在自我保護呢。風一吹,眼睛裡的陽氣就縮回去了,保護著精氣不受傷害,但這樣一來,外面的風就像火一樣烤著眼睛,眼睛一熱,淚水自然就流出來了。這就像是你吃火鍋,辣椒吃多了,眼淚鼻涕一塊兒來,一個道理嘛!”

“說到這,我再給你打個比方,你知道火大了會颳風,風大了才會下雨吧?眼睛流淚也是這個道理,風是火引起的,火又是情緒波動引起的。所以啊,保持心情舒暢,別讓火氣太大,眼睛才能明亮有神,不是嗎?”

說到這裡,黃帝頓了頓,似乎想起了什麼有趣的事兒,繼續說道:“你看現在的人啊,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動不動就上火,眼睛乾澀、流淚的問題可多了。咱們中醫講究的是‘治未病’,就是要提前預防。比如,你可以告訴他們,平時多吃點兒枸杞、菊花,泡水當茶喝,既能養肝明目,又能降火潤燥。枸杞嘛,大約十克就夠了,菊花五克,簡單又實惠,比那些昂貴的眼藥水強多了。”

“還有啊,別忘了提醒他們,工作再忙,也要記得給眼睛放個假,每隔一小時就遠眺一下,做做眼保健操,讓眼睛也享受一下‘微度假’。畢竟,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窗戶髒了,看世界的風景也就不美了。”

喜歡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請大家收藏:()黃帝內經爆笑講解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