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天元紀大論篇第六十六

黃帝大佬有一天突發奇想,抬頭望望藍天白雲,又低頭瞅瞅自己的身體,心裡琢磨開了:“這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它們各自鎮守一方,給咱們帶來了寒、暑、燥、溼、風這些氣候變化。而我人體內呢,也有五臟六腑,它們對應著五氣,讓我能生出喜怒哀樂思恐這些豐富的情感。書上說,自然界的五行運轉是相互關聯、迴圈不息的,這點我算是搞明白了。可我就納悶了,這五行運轉和咱們中醫裡說的三陰三陽其實就是身體裡的陰陽變化規律,跟太陽月亮的陰晴圓缺似的)是怎麼個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法子呢?”

這時候,鬼臾區這位大佬級別的學者,趕緊上前,畢恭畢敬地給黃帝磕了個頭,然後笑眯眯地說:“黃帝大人,您這問題真是問到點子上了,高瞻遠矚啊!這五運陰陽啊,簡直就是天地的法則,萬物的綱領,變化的源泉,生命的開關,還是智慧的寶庫,咱們能不深究嗎?”

“您知道嗎?萬物生長那叫‘化’,就像種子發芽長成大樹;而到了極致,就會發生‘變’,比如葉子黃了會落,果子熟了會摘。這陰陽之間的變化,有時候真的讓人捉摸不透,那就叫‘神’!而那些能靈活運用這些變化規律,達到出神入化境界的人,咱們就稱他為‘聖’。所以啊,這變化之道,在天上就是宇宙的奧秘,在咱們人身上就是修行的道路,在地上嘛,就是萬物生長消亡的法則啦。”

說到這裡,咱們不妨把這事兒往咱們現代人的生活中靠靠。想象一下,你每天早上起床,是不是感覺身體裡有一股“木”氣在湧動,那是肝在告訴你,新的一天要開始了,得精神點!然後你出門上班,遇到堵車,心裡那個“火”啊,蹭蹭往上漲,這就是心火旺盛了。中午吃個飯,油膩了點,脾胃就開始“土”性大發,消化不良了。下午開會,老闆一頓批,你心情低落,肺裡的“金”氣好像都被抽走了,鬱悶得不行。晚上加班到深夜,腎裡的“水”都快熬幹了,累得只想倒頭就睡。

你看,這不就是五行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體現嘛!而且,這五行和三陰三陽還是緊密相連的。比如你心情好的時候,陽氣就足,身體就暖洋洋的,像是春天裡的陽光,那是三陽開泰啊!心情一差,陰氣就重,身體就冷冰冰的,跟冬天的寒風似的,那就是三陰閉藏了。

至於穴位嘛,咱們中醫的穴位就像是身體裡的開關,一按就靈。比如你心情煩躁,可以揉揉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它就像是一個小小的“滅火器”,能幫你平息心中的怒火。再比如你晚上失眠,可以試試按摩一下腳底的湧泉穴,那可是腎經的源頭,能讓你感受到一股暖流從腳底升起,彷彿置身於溫泉之中,自然就能安然入睡了。

至於方劑嘛,那更是中醫的精髓所在。比如經典的四君子湯,就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這四味藥組成的,它們就像是四位君子一樣,各司其職,共同協作,來調理你的脾胃。換算成現代的計量單位,大概就是人參9克、白朮9克、茯苓9克、甘草6克,加水煮一煮,一碗暖暖的健脾益氣湯就出爐了。喝下去,那感覺,就像是給身體做了一次spa,整個人都精神煥發起來。

咱們老祖宗在幾千年前就琢磨出了宇宙萬物生成的大道理,簡直比現在的科幻電影還玄幻呢!他們說啊,“化生五年道生智,玄生神”,這話聽著就像是宇宙版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不過人家是在講生命智慧的慢慢積累,最終達到一種玄妙莫測的神明境界。想象一下,這就像是你我,從懵懂的小屁孩兒,到學會加減乘除,再到解微積分,最後能跟愛因斯坦探討相對論一樣,那智慧的光芒,嘖嘖,亮瞎眼啊!

接下來這段,簡直就是自然界的“連連看”遊戲嘛!“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這不就是說,天上的風是神靈的呼吸,吹到地上就變成了生機勃勃的樹木嗎?想象一下,風婆婆輕輕一吹,嘿,地上的小樹苗就嗖嗖地往上竄,這畫面,比任何遊戲特效都震撼!而“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就像夏天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地面都能烤熟雞蛋,這不就是“熱”變“火”的生動演繹嘛!

說到“在天為溼,在地為土”,天上的雲層厚了,帶來溼潤,落到地上就成了滋養萬物的土壤,農民伯伯可喜歡了,因為“土”能生金這裡的金不是真的金子,而是指收穫)啊!

“在天為燥,在地為金”,這個容易理解,秋天空氣乾燥,落葉滿地,金色一片,這就是自然的節奏嘛!而“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冬天到了,寒風凜冽,河水結冰,這不就是“寒”轉化為“水”的固態形式嘛?

接下來這段,講的是天地萬物的互動關係,就像是舞臺上的演員,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就是說天地是萬物生長的舞臺,有上就有下,分得很清楚。“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陰陽就像是舞臺的左右通道,萬物透過它們來交流、變化。“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水和火,一陰一陽,它們的表現就是陰陽的直接體現,水火不容卻又相生相剋,就像是一對歡喜冤家。“金木者,生成之終站也”,金和木,代表著生命從開始到成熟的過程,就像是遊戲裡的關卡,一關接一關,最終達到生命的巔峰。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到“氣有多少,形有盛衰”,這就像是人有精氣神,有時元氣滿滿,有時又疲憊不堪。自然界的萬物也是如此,氣足了,形就旺盛;氣不足了,形就衰敗。而“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就是說天地之間的能量在不斷地交流互動,有時候給予,有時候索取,這種變化就導致了萬物的生長與消亡,明明白白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說到這裡,咱們不妨用現代穴位來打個比方。如果把人體比作這個宇宙小舞臺,那麼穴位就像是連線天地、溝通陰陽的神秘通道。比如,“風池穴”,就像是頭上的小風扇,按摩一下,風就吹散了腦袋裡的雲霧,神清氣爽;“湧泉穴”,就像是腳下的泉水,按一按,彷彿有源源不斷的水流滋養全身,讓人精力充沛。

至於方劑嘛,那就更有趣了!咱們可以想象一個“五行平衡湯”,裡面有滋陰潤燥的“麥冬”代表金),有溫陽補火的“肉桂”代表火),有健脾養土的“黃芪”代表土),有疏肝理氣的“柴胡”代表木),還有清熱解毒的“黃連”代表水)。這五味藥,就像五位大俠,各顯神通,共同維護著身體的五行平衡,讓你我遠離疾病,健康快樂!

黃帝這好奇心真是旺盛啊,非得問問那五行運轉、時間主宰的奧秘。咱們這位博學多才的鬼臾區先生,那可是張口就來,一肚子學問跟不要錢似的往外倒。他說啊:“這五行之氣啊,它們在天地間悠悠轉轉,可不是光管著時間那麼簡單,它們可是大自然的總排程師呢!”

黃帝一聽,嘿,這話題有意思,趕緊讓鬼臾區細細道來。鬼臾區便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宇宙級”講解:“您知道嗎?咱們翻開那本古老的《太始天元冊》,裡面記載的東西,簡直就是宇宙的說明書啊!書上說,在那無邊無際的太虛之中,萬物之始,就像一顆種子落在了肥沃的土地上,開始生根發芽。這五行之氣,就是那股推動萬物生長的神秘力量,它們週而復始,貫穿天際,把真靈之氣散佈到每一個角落,統領著大地的生機。

您瞅瞅那天上,九顆星辰高懸,像是夜空的守護神,而那七顆最亮的,就是我們常說的‘七曜’,它們或快或慢,繞著中心轉啊轉,就像是在跳一場永不落幕的華爾茲。太陽呢,時而溫柔地灑下陽光,溫暖大地;時而威嚴地展現它的剛烈,讓萬物感受夏日的熱情。這樣一來,明暗交替,寒暑更迭,自然界就像是被精心編排的戲劇,一幕幕上演,生生不息,萬物都在這樣的節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綻放出各自的精彩。”

說到這兒,鬼臾區停頓了一下,彷彿是在給黃帝一個消化的時間。然後他話鋒一轉,笑道:“我這家族啊,研究這些個天道自然的事兒,已經足足十代人了,說白了,就是咱們家的‘祖傳秘方’,專門解密宇宙的那些小秘密。您聽聽,這不僅僅是學問,更是一種傳承,一種對生命奧秘的敬畏和探索。”

為了讓這講解更加接地氣,鬼臾區還特意打了個比方:“您想啊,這五行之氣,就像是咱們身體裡的五臟六腑,各有各的功能,缺一不可。心火主溫煦,就像太陽一樣給全身帶來溫暖;肺金主肅降,就像是秋天裡那一抹涼風,讓萬物得以收斂;肝木主生髮,春天裡萬物復甦,全靠它那股子勁兒;腎水主收藏,就像深海一樣,藏著生命的根本;還有那脾土,它可是個和事佬,調和四方,讓身體和諧運轉。這不就跟自然界的五行運轉一個道理嘛!”

“至於脈象嘛,那就更有趣了。咱們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切脈可是個技術活。比如說,心火旺盛的人,脈象就像夏天的大河,奔騰不息,有力而快速;而肺金不足的人呢,脈象就細得像秋天的絲線,輕柔卻略顯無力。咱們透過這脈象,就能洞察身體的秘密,對症下藥,調理身體,讓它重新找回平衡。”

黃帝大佬問了:“嘿,鬼臾區,你小子說說,這‘氣’怎麼還有多有少,‘形’又咋個會有盛有衰呢?”鬼臾區一聽,立馬來了精神,跟說相聲似的開講了:“陛下您聽好了,這陰陽之氣啊,就跟咱們錢包裡的錢一樣,有時候多有時候少,對吧?具體到這身體上,就分成了三陰三陽,就像是六個不同的銀行賬戶,有的賬戶餘額多,有的就少點。”

“再說這‘形’的盛衰,就像是咱們五行金、木、水、火、土)在搞裝修,有時候某個元素太過了,家裡就顯得亂糟糟的比如火大了燒房子);有時候又不夠,家裡冷冷清清的比如水少了,花園都枯了)。所以啊,這身體的平衡之道,就在於五行調和,不多不少,剛剛好。”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喲呵,這道理還挺深奧的嘛!”鬼臾區接著說:“是啊陛下,這氣候變化、身體健康,都是這麼個理兒。一開始,可能是氣多了點兒,然後慢慢消耗,就少了;反過來,氣少了,經過調養,又會多起來。咱們得學會‘知迎知隨’,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該補,什麼時候該洩,這樣身體的氣就能跟咱們的計劃一樣,按部就班地好起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說到這應天、承歲、三合之類的,咱們可以想象成是大自然的超級vip會員制度。應天呢,就像是天氣變化直接給你的身體發了個大紅包,身體好得不得了,這種情況叫‘天符’;承歲呢,就是一年到頭,你的身體狀況都跟著年份的運勢走,順風順水,這叫‘歲直’;至於三合,那就是天時地利人和都齊了,身體那叫一個爽歪歪,百病不生,這就是最佳的‘治’的狀態了。”

說到這兒,咱們不妨來點幽默的比喻。想象一下,你的身體是個小區,三陰三陽就是那六棟居民樓,有的樓住著陽氣滿滿的年輕人比如太陽經,對應現代的穴位比如足三里,那可是強身健體的大穴),有的樓則是陰氣沉沉的老年人比如太陰經,對應穴位比如三陰交,滋陰養血的好地方)。五行呢,就是小區的綠化、清潔、安保等物業服務,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小區環境就受影響,身體也就跟著遭殃。

那麼,怎麼調理這個“小區”呢?咱們得學會看“脈象”這個天氣預報。脈象啊,就像是身體的晴雨表,跳得快慢、強弱都能告訴你身體哪裡不對勁。比如說,脈象弦緊,就像是冬天寒風中的電線杆,緊繃繃的,這可能是肝氣鬱結的表現;脈象濡緩,就像是春天的小溪,慢悠悠的,可能是溼氣重。這時候,就得對症下藥了。

說到方劑,咱們來個小配方,專治“小區綠化不足”即氣血兩虛):紅棗五顆補氣養血),枸杞一小把養肝明目),黃芪15克補氣固表),當歸10克補血活血),一起煮水喝,這就是簡易版的“四物湯+黃芪”升級版,喝起來甜甜的,還能讓身體的小花園春意盎然,你說是不是很美?

黃帝大人坐在金碧輝煌的宮殿裡,手裡端著杯熱茶,眉頭緊鎖,問道:“哎,鬼臾區啊,你說這天上的風啊雨啊,地下的水火土金,它們到底是怎麼個相互影響,相互召喚的?”

鬼臾區一聽,嘿,這可是個展現自己博學多才的好機會,於是他慢悠悠地站起來,擺出一副說書人的架勢:“陛下您聽好了,這天上的寒、暑、燥、溼、風、火,就像是大自然的六個情緒調節師,它們輪流上崗,調節著天地的氣候,這就是天的陰陽變化。而咱們人體裡的三陰三陽經絡,就像是身體的小秘書,專門負責接收這些天氣的訊號,然後告訴身體該穿多點還是少點,是不是該喝點涼茶去去火。”

“再來說說地下,水火土金這四個元素,它們在地底下玩起了‘生長化收藏’的遊戲。水滋養萬物,火帶來溫暖,土是萬物的根基,金則是收斂與變革的象徵。地透過這些元素的相互作用,讓大地上的生命得以生生不息。您看,春天萬物生長,夏天繁茂,秋天收穫,冬天收藏,這不就是地之陰陽在作祟嘛!”

黃帝一聽,樂了:“喲呵,這還挺有意思的。那你說說,這天和地是怎麼配合起來,搞出這麼多花樣的?”

鬼臾區微微一笑,繼續他的科普:“陛下,這天上的陽氣,就像是個不知疲倦的園丁,負責讓萬物生長、明亮;而地上的陽氣呢,到了秋天就變得嚴厲起來,它負責收割、收藏,讓萬物休養生息。這陰陽啊,不僅僅是天上的事,地上也有它的影子。您看那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再加個火這裡其實是古人對五行的一種特殊排列,為了迴圈),它們在地上也玩起了‘生長化收藏’的接力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