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二十五)

黃帝這天心情特別好,估計是因為宮廷裡的御廚又研發出了什麼新口味的美食。他坐在龍椅上,抿了一口龍井茶,悠悠地對岐伯說:“岐伯啊,你說這人體內的火要是燒起來,然後又反覆無常,一會兒冷得直哆嗦,一會兒又熱得像被烤,跟那瘧疾似的,有時候一天發一次,有時候又隔上好幾天,這到底是為啥呢?”

岐伯一聽,嘿,這問題有意思,於是他清了清嗓子,擺出一副老中醫的架勢,慢條斯理地說:“皇上啊,這可得從咱們中醫的陰陽理論說起了。您知道,咱們人體內啊,有兩股力量,一股是陽,一股是陰。陽呢,就像是夏天的大太陽,熱烘烘的;陰呢,就像是冬天的雪花,冷冰冰的。這兩股力量平時得保持平衡,人體才舒服。但要是它們打架了,那就得亂套了。”

黃帝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在認真聽。岐伯接著說:“這‘火熱復’啊,就像是您體內的陽氣突然叛變了,不守規矩了,跟陰氣幹上了。它們倆一打架,您這不就一會兒冷一會兒熱了嘛。至於為啥有時候一天發一次,有時候隔好幾天,那就得看它們倆誰的人多,誰的氣勢旺了。”

黃帝一聽,樂了:“哦?還有人數多少的問題?”

岐伯摸了摸下巴上的長鬍子,一本正經地說:“那當然啦!您想啊,要是陰氣那邊人多勢眾,陽氣那邊就孤軍奮戰,那它們打架的頻率肯定就低啊,得隔上好幾天才能再幹一架。反過來呢,要是陽氣那邊人多,陰氣那邊人少,那不得天天打嘛,您這不就一天發一次熱了嘛。”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比喻倒是挺有意思的。那按照你這麼說,這陰陽打架,咱們得怎麼勸架呢?總不能看著它們在人體內這麼鬧下去吧?”

岐伯微微一笑,說:“皇上啊,您這可是問到點子上了。咱們中醫啊,有一套獨特的勸架方法,那就是用中藥來調和陰陽。您看這中藥啊,有的性寒,有的性熱,就像是咱們派去的和事佬,能幫它們把架給勸下來。”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那你快說說,都有哪些中藥能當這‘和事佬’啊?”

岐伯於是如數家珍地說了起來:“您看這黃連啊,性寒味苦,就像是冬天裡的一盆冰水,能給陽氣降降溫。還有那石膏,也是性寒的,清熱瀉火那是一絕。再來說說這桂枝吧,它性溫味辛,就像是夏天裡的一把火,能給陰氣加加溫。還有那附子,也是溫性的,能助陽氣一臂之力。”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插嘴道:“那要是陰陽兩邊都太過分了,咱們是不是得兩邊都勸勸啊?”

岐伯點了點頭:“皇上說得對啊!這時候啊,咱們就得用那些既能清熱又能溫陽的中藥了。比如說這甘草吧,它性平味甘,就像是個公正無私的和事佬,既能幫陽氣降降溫,又能給陰氣加加溫,讓它們倆能和平共處。”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岐伯啊,你這中醫理論講得真是生動有趣啊!我看啊,你這不光是醫術高明,連講故事也是一把好手啊!”

岐伯一聽,也忍不住笑了:“皇上誇獎了。不過這中醫理論啊,確實博大精深,要是咱們能把它講得生動有趣一些,讓更多的人都能聽明白,那不是更好嘛!”

說到這裡,黃帝突然想起了什麼,問岐伯:“岐伯啊,你說這中藥調和陰陽的效果這麼好,那有沒有什麼特別有趣的例子啊?比如說有人吃了中藥之後,體內的陰陽就突然變得和諧了,整個人都煥然一新了?”

岐伯摸了摸下巴,笑眯眯地對黃帝說:“皇上啊,這事兒還真逗!您知道嗎?有個人啊,他以前陽氣旺得嚇人,整天跟個行走的小太陽似的,熱得周圍人都得離他三尺遠。而且啊,他這脾氣,比那夏天的雷陣雨還來得快,動不動就‘轟隆隆’地發脾氣。

後來呢,他也不知道從哪兒弄來了幾副中藥,說是能清熱降火。嘿,您猜怎麼著?他喝下去之後,整個人就像被秋天的涼風拂過一樣,立馬變得溫和多了。以前那大嗓門,現在說話都跟蚊子似的,細聲細氣的,連他老婆都說他變得‘柔情似水’了呢!

您說這中藥厲不厲害?簡直就是‘情緒滅火器’啊!我猜啊,那藥裡肯定有不少黃連、黃芩這些苦寒之物,不然怎麼能把這火急火燎的脾氣給滅了呢!哈哈,這故事告訴我們,以後誰再亂髮脾氣,咱們就給他來點中藥,讓他‘冷靜冷靜’!”

黃帝一聽,笑得前仰後合:“哈哈哈,這中藥還真是神奇啊!我看啊,以後誰要是再發脾氣,咱們就給他開幾副中藥,讓他體內的陰陽調和調和,說不定就能變成個溫文爾雅的人呢!”

岐伯也跟著笑了起來:“皇上說得對啊!不過啊,這中藥雖然好,但也不能亂吃。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得根據具體情況來開藥才行。所以啊,要是有人想吃中藥來調和陰陽,最好還是找個靠譜的老中醫給看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黃帝閒來無事,就琢磨起了醫學的事兒。他翻閱了一些古書,發現裡頭都寫著:“治寒要用熱藥,治熱得靠寒藥。”這話聽起來挺有道理,就像是夏天吃冰棒,冬天吃火鍋,簡單直接,符合常理。可咱們的帝王陛下畢竟是個愛思考的主兒,他心想:“這世界上難道就沒有例外嗎?那些個方士,一個個跟背書似的,難道就不能變通變通?”

於是,他就把這個問題拋給了他的私人醫生——岐伯。岐伯一聽,心裡暗笑:“這帝王陛下還真是愛琢磨啊!”不過,岐伯可是個有真才實學的人,他連忙恭敬地回答:“陛下所言極是,一般而言,治寒確實要用熱藥,治熱得靠寒藥,這是中醫的基本原則,就像咱們做飯得放鹽一樣,少了它就沒味兒。但是,您也知道,這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人體也一樣,有時候啊,這原則還真得變通變通。”

黃帝一聽,來了興趣:“哦?願聞其詳。”

岐伯接著說:“比如說吧,有個人發熱了,按照常理,咱們得給他用點寒性的藥,像金銀花、連翹啥的,清熱解毒。可結果呢,這熱不但沒退,反而更燒了。您說這事兒怪不怪?”

黃帝點頭:“怪,確實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