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終始篇第九(六)

話說有一天,黃帝突然心血來潮,對身邊的岐伯說:“嘿,岐伯,我這心裡一直有個疑惑,就是想不通針灸裡那虛實補瀉的門道。你能不能給我講講,讓我這腦袋瓜子也開開竅?”

岐伯一聽,心裡暗笑:“這黃帝啊,平時一副威嚴模樣,原來也有求知若渴的時候。”於是,岐伯清了清嗓子,開始了他的“針灸秘籍”傳授。

“黃帝啊,要說這補瀉之道,其實就跟你吃飯一樣,得講究個‘恰到好處’。你想啊,要是肚子餓了,就得多吃點,這就是‘補’;要是吃撐了,就得悠著點,這就是‘瀉’。針灸也是這樣,得根據人體的虛實來。”

“比如說,要是哪個地方‘實’了,比如咱們現在說的胃火旺盛,那你就得深刺,就像挖寶藏一樣,得挖到深處才能把邪氣給逼出來。而且啊,刺完了還不能急著按,得讓它慢慢排氣,這就叫‘深取之,稀按其痏,以極出其邪氣’。”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哦?這麼說來,那‘虛’的時候呢?”

岐伯笑了笑:“要是‘虛’了,比如氣血兩虛,那你就得溫柔點,淺刺就行,像是在給花兒澆水,得慢慢來,別一下子把根給沖壞了。刺完了還得趕緊按住,別讓外面的邪氣趁機溜進來,這就叫‘淺刺之,以養其脈,疾按其痏,無使邪氣得入’。”

黃帝聽得連連點頭,但又忍不住問:“可這邪氣、谷氣,我怎麼分辨呢?”

岐伯神秘一笑:“這你就不懂了吧!邪氣來的時候,那可是急吼吼的,像是急著趕火車一樣;而谷氣呢,就從容多了,像是悠閒散步的老大爺。你感受一下,是不是這個理兒?”

黃帝一聽,頓時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脈象實的時候,深刺;脈象虛的時候,淺刺。這不就是針灸的精髓嗎?”

岐伯豎了個大拇指:“對頭!不過啊,這還不夠。比如說,你要是哪裡痛了,那脈象肯定是實的。這時候,你就得找那些能止痛的穴位,狠狠地扎一針,讓邪氣無處遁形!”

黃帝一聽,興趣更濃了:“那你說說,都有哪些止痛的穴位?”

岐伯摸了摸下巴,開始如數家珍:“要說止痛的穴位啊,那可得多了去了。比如合谷穴,就在你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靠近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這個穴位啊,可是個‘萬能止痛穴’,頭痛、牙痛、胃痛,一針下去,保管你痛得沒那麼厲害。”

黃帝一聽,哈哈大笑:“這不就是個‘止痛小能手’嘛!那還有其他的嗎?”

岐伯點了點頭:“當然啦!還有足三里,這可是個養生大穴,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你要是胃痛、腹脹、便秘啥的,扎這個穴位,保證你舒服多了。”

黃帝聽得津津有味:“聽起來好神奇啊!那還有沒有其他穴位,也能讓人‘痛並快樂著’的?”

岐伯被黃帝的幽默逗樂了:“哈哈,黃帝兄啊,你這要求可真高!不過啊,還真有這麼一個穴位,叫內關穴。它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這個穴位啊,對於心痛、胃痛、嘔吐啥的,都有很好的緩解作用。一針下去,保證你‘痛並快樂著’,哈哈!”

黃帝突發奇想,對身邊的岐伯說:“岐伯啊,我這心裡頭有個疑惑,就像那貓爪子撓的一樣,癢癢得緊。你說這病啊,有時候在頭上,有時候在腳上,咱們針灸的時候,有沒有什麼鐵定的法則呢?”

岐伯一聽,嘿,這黃帝還真是個愛鑽研的主兒,於是慢悠悠地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鬍鬚,緩緩道來:“這事兒啊,簡單得很!從腰往上,不管是頭疼腦熱還是脖子酸,你找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就對了;從腰往下,腿疼腳麻啥的,那就得靠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來救場了。記住啊,病在上面,咱們就從下面動手;病在下面,咱就往高處找穴位。頭上有病,你就往腳上扎;腰上不舒服,那就看看膝蓋後頭的膕窩,說不定有驚喜哦!”

黃帝一聽,眼睛一亮,心想:這岐伯還真是有兩把刷子,說得頭頭是道。不過,黃帝也是個愛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主兒,接著又問:“那這病到底是怎麼生出來的,又從哪兒開始扎針呢?”

岐伯微微一笑,彷彿一切盡在掌握之中:“這事兒啊,得從頭說起。病要是生在頭上,那感覺就像是戴了個十斤重的大鐵帽,沉甸甸的;生在手上,手臂就跟灌了鉛似的,抬都抬不起來;生在腳上,那就更別提了,走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軟綿綿的。所以啊,治病這事兒,得追根溯源,先找到病根兒,再下手不遲!”

黃帝一聽,連連點頭,心裡那叫一個佩服啊!

岐伯娓娓道來:首先說說這手太陰肺經,它可是個大佬級別的存在,從胸部一路走到大拇指,負責守護你的上半身。其中有個穴位叫中府,就在你鎖骨下方,乳頭外側兩寸的地方。這個穴位啊,就像是肺部的守門員,你要是咳嗽、氣喘啥的,揉揉它,立馬就舒服多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