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這裡,我需要先對你們‘壯腰校’說聲抱歉!”
“……”
“是我們在前期沒能未雨綢繆,工作還不夠‘接地氣’,讓你們的努力得不到及時認定,也導致‘壯腰中期’的效果沒辦法更清晰地顯示出來。所以,師生與家長的情緒波動,我們完全能夠理解!”
“噢~,這方向?沒反吧?”
聽市裡方處一句接一句讓人意外的發聲丟擲來,秦不覺的腦筋不夠用了!不由在後排低聲嘀咕了一句。
他就算從小到大一直是優等生,可每逢階段考試,無論是期中、期末,那都是老師與家中長輩就他的學習找問題,從未有過在學生面前,倒過來找老師、家長問題,由老師、家長說抱歉的!
可方處就是在確定由教育管理部門攬責的方向:“既然‘壯腰校’不少工作的薄弱狀態不是一時形成的,多年成疾,病去如抽絲需要一個過程。那麼,我們的管理、督導和考核也應該結合你們的具體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將關注重點放在你們各項工作的進步率上,而不應該和示範校的標準制訂為一樣!”
別說秦不覺聽得一愣一愣,就是秦元玉、章形樹、汪進軍他們也聽呆了。
汪進軍忍不住用微信打出一行字,發給章形樹:“聽這意思,市裡要給我們‘壯腰校’單起爐灶了?”
章形樹在微信中“微笑”:“估計要給我們‘壯腰校’單獨制訂考核標準,不讓我們師生再因為‘排名靠後’吃虧!”
汪進軍看著同方向的猜測,激動得一拍大腿。
“啪”的一聲還挺響亮,頓時吸引了室內全部人的目光,包括正在講話的方處。
汪進軍只能尷尬地解釋:“好像有蚊子叮了我一口!”
“呵!”方處樂了,“應該不是蚊子,而是我說的話在你心頭叮了一口吧?”
“哈哈哈!”整個會議室爆發出一種壓力釋放後特別輕鬆熱鬧的笑聲。
能單獨為“壯腰校”制訂進步考核標準,大家是真的開心啊!
一方面,雖然早有明確規定“嚴禁以升學率或考試成績對學校進行考核排名,設定升學指標,並對教師進行排名或獎懲……”,可校外的人們還是習慣私下以考試成績、升學率作為單一判定標準,對各所學校進行高低排列,且總是在排斥、貶低位於中低部的薄弱校。
現在,哪怕“壯腰”專案已落地一年餘,一所所薄弱校在內外力量的加持下不斷突破侷限,取得長足進步,可這種不適宜的判定與區別對待的情況還是沒有太多的改變。
另一方面,市、區對各校教育工作的考核標準是完全統一的,這雖然保證了整體評估的公平性,卻在突現優質校的精彩時,不可避免地遮擋了“壯腰校”的進步,讓這些學校取得的進步在比較中仍然顯為“糟糕的短板”!
汪進軍此時又大膽地表達:“我們就像一批跑進後面的運動員,明明在不停地超越自我,追趕前方的選手,跑來越來越快。可我們提升的成績、提高的效率就是沒辦法像前幾名選手一樣被看見,收不到掌聲!”
金博士改用了另一個比喻:“薄弱校也像同一片育苗園地裡,相對缺少營養與陽光而生長不佳的苗木。加強育苗後,在漸漸茁壯起來,可生長最佳化情況卻得不到專項評估與突現。”
方處隨即說出市裡的決定:“我們已經在組織金博士他們,力爭在這個暑假,緊接‘壯腰校’地氣,制訂出專項考核標準。我們會重在查考各校緊跟時代教學需求、提升綜合辦學質量、豐富各科課程內涵、實現教學形式創新、強化師生健康心態、發現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建設優質教師團隊……這些方面的進步情況!”
當“進步情況”這個詞擲聲而出,在座的“壯腰”校長不約而同鼓起掌來!
這是他們需要的考核指標,也是學校師生需要的!
“進步”的認可,對於一直苦苦掙扎於排名泥濘中的“壯腰校”來說,無異於往其基底之下注入大量得以支撐根鬚的良性土壤,讓這些“開始茁壯起枝幹的苗木”不再因“外界的風力吹拂”歪歪斜斜,不再難以勇敢站立!
看著情緒振奮的校長們,方處也感覺有熱意從透心湧動,暢然招呼著:“那我們抓緊進行一些個別問題的議程,然後一起好好看看田子園學校的進步。晚點有幾個報社的記者過來,對田子園進行專項報道。這也是我們在宣傳層面上,多接‘壯腰校’的地氣,力爭讓報道務實、寫真,展現你們取得的進步!”
指導團的專家代表卻還有提醒:“大家別忘了,既然考核緊接各校‘地氣’了,你們進行新學年教學計劃時,別忘了更多接學生的‘地氣’,提醒老師們避免單一追求考試成績,要更多地從他們個性化發展的角度,制訂個性化的教學方案。等開學,我們再進各校時,希望能看到這方面的有效實踐……”
“噢~,為什麼不安排記者先報道我們的學校啊?姑姑,您和章校也不爭取一下?能上報紙很炫的!噢~~,要是我有機會作為教師代表說話,我肯定會爭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