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旺在村裡公開發表演講,聲稱自己要為村裡的農民爭取更好的權益,抵制外來“強加”的政策。
李德旺的言辭愈加激烈,甚至在村裡散佈一些關於陳默和楊小魚的負面言論,說他們只是在利用農民的困境謀取個人利益,丟擲了“資本家壓迫農民”的口號。
陳默和楊小魚一時感到震驚,難以置信這個曾經願意溝通的老人竟然會做出這種背叛。
最令他們痛心的是,李德旺的言論已經在村裡引起了不小的波動。
部分農民開始動搖,甚至有人公開質疑他們的動機和專案的可行性。
三農計劃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這一切讓陳默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開始反思,是否真的低估了農民們對新事物的牴觸情緒,是否在推行現代化程序中忽視了他們對傳統農業的情感與依賴。
他感到無力,因為他明白,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農民好,但現實卻遠比他們想象的複雜。
楊小魚也在沉默中開始了自己的思考。
她對李德旺的背叛感到憤怒,但她知道,這種憤怒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讓事態更加嚴重。
她開始意識到,解決問題不僅僅是透過技術和資金,更需要深層次的文化認同和對農民傳統的尊重。
幾天後,陳默和楊小魚決定主動與李德旺面對面談一談。
他們來到李德旺的家中,誠懇地請求與他進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李德旺坐在家中,臉上寫滿了倔強與不滿,但他沒有立刻驅趕他們。
“李叔,我們並不是來爭辯什麼,只是希望能從你這裡聽到最真實的聲音。”陳默開口道。
李德旺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語氣中帶著些許冷漠:
“你們這些城市人,總是覺得自己比我們懂得多,覺得你們可以把我們帶上更高的山峰,但你們不知道,這山上的風有多冷。你們說要幫我們,最終幫的還是你們自己。”
這番話讓陳默一時啞口無言,他從李德旺眼中看到了深深的無奈和憤懣。
那個曾經支援他們的農民,今天卻在他們面前成了敵人。
楊小魚輕輕拍了拍陳默的手,示意他不要放棄。她轉過身,目光柔和地對李德旺說道:
“我們明白您的感受。我們不會強迫任何人接受這個計劃,但我們希望能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合作。
我們會聽取你們的意見,修正我們的做法。”
李德旺沉默了一會兒,最後終於嘆了口氣:
“我不是不希望你們做得好,只是太多的外來援助最後都變成了泡沫,什麼也沒留下。我害怕你們會是下一個。”
這句話深深地觸動了陳默和楊小魚。他們意識到,扶貧的過程遠比想象中的艱難,更需要耐心與尊重。
最終,陳默和楊小魚決定重新調整自己的策略,在尊重農民傳統的同時,逐步推進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而非強行推廣。
他們的決定並不容易,但他們知道,這是實現真正改變的唯一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