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不知道了,上面沒有寫的那麼細緻,這畢竟是第一刊,後面愛會刊登報道的。”
這時候,有人有讀到了一個大標題:“殺豬菜成為佳餚,黑豬養殖技術推廣,勢在必行!”
“殺豬菜,就是陛下在宮內宴請百官,上的那個主菜嗎?”
“聽說淳和坊的難民,前幾日還吃上了殺豬菜,都讚不絕口,黑豬肉可以放心吃了。”
“必須經過閹割的黑豬,飼養長大,肉才不腥臊,方可使用,聽說朝廷正在推廣這個養殖技術,今年入秋,京城內,一些大族小戶,都開始養豬了。”
瓦舍之內,一些人在議論豬肉,也有人在討論朝廷與番邦貿易互市等,都是圍繞大華時代週刊,上面刊登了一些內容,不難理解,還有標點符號,只要讀書識字的人,就能夠讀出來,看得懂,更加便於傳播。
這是朝廷的喉舌,目前做主流媒體,宣傳陣地,所以,版面設計、內容、標題等,都經過反覆商討,才雕刻、印刷出來,一部分發往東市、西市,各王公貴族的府邸,酒樓茶肆,勾欄瓦舍,最大程度傳開。
崇義坊,一座煙雨樓的三樓雅閣內,幾位身穿錦袍的男子聚集一起,飲酒交談,人人手裡都拿著一張大話時代週刊,比較穿『插』交換著翻看一套報刊的內容。
竇軌哼道:“這週刊印發出來,倒是給朝廷洗白了,水災被提到,卻控制了局勢,整治了貪官汙吏,會為朝廷贏得美名,前些日子對今上不利言論,恐怕會削減到最低,百姓會念著朝廷的賑災之功了。”
楊思儉道:“聽說足有萬套,散步於長安城內,今日會有許多翰林學士、王公貴族、太學貢生、三教九流等等,看過這些內容,影響力會大增啊,等於朝廷控制了主流輿論,這個想法太高絕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如果這也是陛下的手筆,這麼此人文物之才,治國理念,都是古來少有!”裴寂充滿感慨,以前總覺得幽州羅成,單槍匹馬從軍,是個武夫,後來文采傳開,但不少人還是覺得,他不一定懂治國。
但這一年來,長安城趨於穩定,朝廷也迅速安穩,當今陛下知人善用,提拔不少優秀的年輕人,加入了政事堂,參議政事,許多老一輩的官員,在幾朝為官,原本以為會繼續受到追捧重用,誰想到,朝廷並沒有邀請他們回到中樞任職,只是賜了一些爵位和散秩,有一些俸祿而已,養老沒問題了,但是想要表達政事理念,干涉朝廷政務,就顯得困難。
封德彝捋著鬍鬚,帶著一些感嘆:“這個陛下不簡單了,想法層出不窮,又是要跟番邦貿易,懂得財政,還提出黑豬飼養技術,改善民生。這裡面還有格物,看得出,陛下對格物也有興趣,據說造工局在研製許多新東西,每一樣都會對百姓生活帶來或大或小的影響。”
裴宣機跟著說道:“我也聽說了,造工局還推出了指南針,據說以後走入森林,不怕『迷』路,到了海上,也能找到方向。”
柳懷恩道:“陛下還派人組建船舶局,看樣子要開啟海禁,只怕也會有大動作。”
竇軌有些不服氣道:“照這麼下去,朝廷越來越強大,當今聖上的影響力也會空前高漲,日後要對付咱們門閥勢力,恐怕更容易了。”
裴寂搖頭道:“唉,目前關隴集團,經過隋末大『亂』,李唐覆滅,門閥勢力大多衰敗,不復當年之勢了,用不著聖上對付,科舉推廣之後,登科上榜的寒門讀書人越來越多,步入中樞,大門閥的子弟在朝廷擔任要職的,越來越少,此消彼長,目前形勢已經不容樂觀了。”
楊思儉有些焦急道:“那也不能眼睜睜看著門閥失勢,從此一蹶不振,二三十年後,恐怕都要衰敗下去了。”
封德彝忽然微微一笑,獻策道:“其實,我們關隴大族,也從寒門科舉士子的身上入手,那些狀元、榜眼、探花,如果能拉攏過來,進行聯姻,你說他算寒門,還是門閥?把水攪渾,關係網鋪開,要真正縷清,可就難了。”
喜歡江山爭雄請大家收藏:()江山爭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