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胡八一點頭表示認同並列舉了三個可能的解釋:
第一種是自然現象,即海底某些特殊地帶會產生類似於蜃樓的效果。
第二種涉及地質活動,比如海下石油或火山噴發引發的持續火光。
然而,這樣的大火能延續千年確實讓人難以信服。
最有可能的解釋來自於古老的傳說:南方海洋裡有一種稱為龍火的東西。
世間有四種不同的火焰——鬼火、天火、人間之火和龍火,而後者遇水反而更旺,因此那股水下的神秘火光應該是龍火無疑。
聽完胡八一的分析,蘇晨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陳教授,我們也只能從歷史文獻如《葬龍經》中的線索來推測。
據記載,真正的龍脈從崑崙山脈延伸而來,其中一支南龍由峨眉向東流入南海並在水下分支成多條路徑。
如果龍火存在於某個特定的位置,或許正與那次事故有關。”
說到這裡,陳教授不再糾纏這個問題轉而是回憶起自己的考古經歷。
“我曾經對古代西域文化非常著迷,在年輕時參與過一個周穆王時期青銅器的重要挖掘。
我們當時在一個遺址發現了一個被稱為‘筵神盂’的巨大食具”
這件藝術品不僅是那個時代鑄造技術巔峰的象徵,上面精細複雜的圖案更可能記錄了一些重大的歷史時刻。
陳教授解釋說,在古人眼裡,“歸墟”
被視為不可逾越的深淵,所有河流終將匯於此處但從不會被填滿。
現在看來,“歸墟”
的真實位置可能就在如今南海一帶,也就是那位周王所提到的未知之地。
聽完陳教授的話,蘇晨心中暗自感到一陣震撼:難道南海的這個所謂的“歸墟”
,和他們曾經探訪過的沙漠深處的秘密洞穴有著某種隱秘聯絡?
在細緻地觀察了鳳凰冰盒上的花紋後,更加確認這兩者之間必定存在某種深層關聯。
由此看來,此次南海之旅我必須親自走一趟才行。
陳教授這時啜飲一口茶水,然後接著講述道。
事實上,“青銅文明”
如今更常用的名字是“恨天之國”
。
恨天氏族人掌握了龍火的秘密。
據記載,周天子曾派使者尋求其幫助以求利用龍火鑄就天鼎,而周穆王時期的宴神盂正是為這一目的而造。
可見,南海確實存在所謂的龍火。
遺憾的是,現代學者尚未能全面揭示這段神秘歷史背後的真相,龍火的真身依舊是未解之謎。
關於恨天氏的歷史資料極其有限,甚至至今未能找到其文明遺蹟。
至於這個部族是否真正存在過也一直是爭議的話題。
有假設認為由於地質變化導致恨天之國遺骸全數淹沒於海平面之下。
隨後提及的珊瑚螺旋中的海底鬼火可能暗示了該地區曾是恨天文化繁榮所在。
說到這兒,陳教授語氣變得有些惆悵。
“說實話,我的一生就是在研究書本知識中度過了大半輩子。”
陳教授望著蘇晨,帶著懇切的眼光說:“正所謂百無一用是書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