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帝五臣,專指蒼龍神、鳳凰神、白虎神、麒麟神與冥蛇神。
祂們是天帝之臣,同時是東方諸侯國間,最流行的宗教信仰。
大邦周崇拜昊天上帝,王畿內不流行帝五臣信仰。
當年周公制禮作樂,為抑制巫師影響力,遂尊奉周王為天子,用祖先信仰來取代帝五臣信仰。
自此以往,周人逐漸信仰祖先,認為祖先靈魂陪伴天帝左右,有時會來人間監護其子孫。
但周人的祖先信仰,主要停留在王族公卿大夫階級。
至於底層民眾的日常,仍盛行東部的鬼神信仰。
至於鬼神祭祀的詮釋,以及主祭權,就掌握在各神廟巫師手中。
故洛邑雖是天道宗勢力範圍,但帝五臣廟宇在鄉野間隨處可見。
解鄉神廟,就專門供奉帝五臣中的白虎神。
今夜,是年度白虎神祭祀儀式。廟前廣場上,按天圓地方的原則,建造圜丘進行祭祀。
民眾將在主祭巫師帶領下,祈求神靈降福,來年國人防疫祛病、避瘟驅毒,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大巫到!”
臺階上眾人聞聲,紛紛往兩邊挪開,抬頭望向身前逶迤開啟的硃色大門。
門內一片漆黑,隱隱約約中,可見點點暗淡光影,在幽暗中閃爍。
孟明遠遠望去,見到一位高大巫師光著上身,外披綴有鳥羽的斗篷,腰間圍了獸皮,赤腳走出大門。
在火光照耀下,披頭散髮,戴著桃木儺面具的巫師,緩緩走上圜丘。
孟明又注意到,巫師頭上豎起三隻角,左右各有一隻尖角向後,類似鳥類的啄子,中間一隻最大,倒三角長在額前,類似禽類的冠。
他依稀記得,小時候百里國舉行祭祀,自己曾問父親,為何巫師要在頭上豎起三隻角。
當時,父親告訴兒子,《海內北經》記載:“戎,其為八人首三角。”
原來上古神巫“戎”祭祀時,就會圍獸皮,頭上作三角打扮。自此,就成為巫師祭祀的標準裝扮之一。”
“吉時已到,”巫師大聲道,“獻禮!”
解鄉宰親自擔任助祭,他穿一身玄色深衣,披著羊裘,佩白色佩玉,牽著羊羔上來宰殺。
巫師用銅爵裝血,轉身向神廟大門拜了拜,再繞圜丘將羊血撒上一圈,將犧牲獻給神靈。
同時,兩旁鼓人按照儀式規定,擊打大型八面雷鼓。鼓聲緩慢低沉,卻極富節奏感。
巫師跳著莊嚴有力的舞蹈,隨著每下鼓點,他脖上項鍊相互輕磕,發出陣陣悅耳碰撞聲。
綿綿密密的吟唱之音,從巫師口中吟唱出來,時而低沉,時而高亢,向四面八方飄揚開去。
漸漸地,鼓聲越來越快,巫師隨著細密鼓點,不住地旋舞,兩者契合得天衣無縫。
在他舞動之時,斗篷上鳥羽不斷翻飛,烏黑長髮在空中搖曳飄動,如行雲流水般,令人無法挪開目光。
突然間,一道電光在天邊閃了閃,陡然傳來轟隆一聲響,夜空被照耀得如同白晝般明亮,旋即變回一片漆黑。
此時,巫師黑澄的眸子,已泛著金色的清冷光芒。
這光……孟明劍眉高挑,想起龍騫眸中藍光,以及自己的金色之瞳。
巫師彷彿換了個人,驟然變成高高在上,彷彿站在頂峰上睥睨眾生,一副不食煙火的超然樣子。
難道他是……孟明心裡閃過這個念頭。
他不敢上前去查問,因為廣場四周跪著的國人,都是滿臉肅穆神情,恭敬地朝圜丘上“神靈”稽首伏拜。
“諸位,開始罷!”巫師說了句,淡漠語氣中透出一絲冷冽氣息,凜冽得讓人背脊生寒。
他的話雖然平常,卻有一股不容人置疑的氣勢。
“白虎神至!”鄉宰大聲宣佈,“卜筮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