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廠長,這麼大的一個電視機廠,你偶沒有錢,我不相信,要知道電視機那可是憑票供應的緊俏商品?”
林陽反問了一句。
“不要說你不相信,就是我來之前,也不相信東風廠,從1971年到1978年,累計虧損卻高達1500多萬元。”
“什麼?1500多萬?黃廠長,你不是在嚇唬我吧?”
“我沒有嚇唬你,這都是有據可查的,賬本全部都在財務那裡。”
“黃廠長,那你做掛曆、年畫,如何給我們付錢?”
“馬上給錢肯定是做不到的,我可以明年給你們,或者是明年用電視機來抵賬,就看你敢不敢了?”
“黃廠長,聽你的話音,你明年就有辦法了?”
“不是明年就有辦法,是現在後也就有辦法,只不過是還不能變成錢而已?”
“黃廠長,你能不能說的具體一點兒,我也好回去向我們社長彙報?”
“我們東風廠與rb三洋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協議規定:我們購買5萬臺12時黑白電視機整套散件來組裝,產品用三洋的牌子。”
“同時,由日方提供關鍵裝置,將東風廠9時電視機生產線,改造為12時電視機生產線。”
“我預計,明年新生產線投了產,東風廠應該就會扭虧為盈,到時候,不就有錢給你們了嗎?”
林陽相信了黃宗航的話,他想起了在1979年的報紙上,出現過這樣一條訊息。
京城東風電視機廠今年扭虧為盈,實現盈利元!
實際上,從1979年開始,東風電視機廠就走上了快車道,第二年又盈利800萬,到第三年已經突破2200萬,甩掉了長期虧損的名頭。
對於改革開放初期的企業模式,林陽還是瞭解一些的。
採用的是三來一補,這樣一種企業貿易形式。
三來一補指的是: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最早出現於1978年7的東莞。
東莞縣第二輕工業局,設在虎門境內的太平服裝廠。與港商合作創辦了全國第一家來料加工企業——太平手袋廠。
東風電視機廠雖然名義上不是這個樣子,其實,掙的就是加工費。
“黃廠長,說句不好聽的話,你們廠這是在幫助日方,解決映象管電視的庫存問題,所以,他們才這樣不遺餘力地推銷電視機生產線。”
“哦,看不出來啊?小夥子,你的眼光還不一般,你是怎麼樣知道的?”
“我的同學是從東瀛來的留學生,他告訴我了那邊的一些情況,我分析出來的。”
林陽當然不會說出自己的秘密,因此,就拿同屋的木村櫻樹來做擋箭牌。
“你是大學生?在哪個大學?”
“黃廠長,我是今年二月剛剛入學的,在京城大學。”
黃宗航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徑直朝林陽走了過來。
“咱們重新認識一下,我叫黃宗航。”
黃宗航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去東瀛參觀,發現他們已經開發出了平板電視技術,所以,才主動進行電子產品的合作。
“林陽,來、咱們好好地聊一聊,你說,有什麼辦法,能夠給咱們爭取到最大的利益?”
“黃廠長,對方提出要咱們的什麼東西?”
“煤炭,他們需要的是咱們煤炭!”
喜歡從連環畫開始請大家收藏:()從連環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