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相說當初秦人用淤泥來治耕地是對的,不過,淤泥只能治那種缺水的土地,土地也是有著很多型別的,有的缺水,有的則是多水,都需要找到其中一個平衡點,還有就是這耕作的方法....”
董生說的頭頭是道,張蒼讀的書雖然很多,可農家是專門鑽研這個的,有著很多實踐上的經驗,這就不是張蒼所能比的了,不過,身為儒家能在農學問題上跟農家掰掰手腕,這已經是相當可怕了,無論在哪個領域,張蒼似乎都能跟這個領域裡最頂尖的人掰掰手腕,毫不遜色。
劉長很是認真的聽著這個傢伙的話,這廝說的越多,劉長看向他的眼神也就愈發的不對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劉長要是再小個十幾歲,估計此刻就已經喊仲父了。
“不錯啊,董生,你叫什麼名?”
“陛下,臣喚作董安國。”
“哦,安國,這名不錯,就是以後得避諱了....”
董安國反應過來,苦笑著說道;“確實如此。”
董安國的這番話,讓劉長有了些興趣,“朕很早就知道你們農家了,可是朕聽聞,你們農家整日鼓吹戰爭,認為耕作和戰爭才是國家的根本,而且,你們還要讓全天下人都參與到耕戰之中,天子和群臣都得有自己的土地,餓了就去耕作...還反對廟堂管理耕地和農民,這實在是有些....”
董安國急忙解釋道:“陛下,農家最先分兩派,一派言樹,一派言政...再往後,兩派又誕生出了很多的新派系,其中有您說的耕戰者,有同耕者,有滅商者,有務農者....”
諸子學派在發展的同時總是會衍生出很多條道路來,而農家同樣如此,按著董安國的說法,他是屬於務農派,也就是專門搞農業研究,開發農業技術,增加糧產的那一派,這一派也有自己的政治主張,不過他們的政治主張要稍微溫柔一點,他們只是希望君王能夠輕徭薄賦,給與百姓們安心耕作的機會。
比起那些高喊著要讓皇帝下地自食其力的農家主張來說,這還是比較能接受的,也是符合很多學派理論的。
還有一個力農派,理論跟這些務農派差不多,唯一區別是他們不願意當官,不吃俸祿,要自食其力,他們穿著很樸素的衣裳,勤儉刻苦,平常就遊蕩在各地,幫著當地的農民解決技術上的難題,而且不肯接受他們的回報...
很多人都誤以為農家跟墨家很親近,實際上,兩者水火不容,墨家非攻,農家耕戰,也只有後來主張以戰爭來平息戰爭的秦墨可能跟農家有共同話題,楚墨齊墨若是見到農家,那場面是不敢想的。
這麼看下來,跟諸多學派關係都不錯的,居然只有黃老,黃老跟儒家的爭鬥屬於顯學之爭,是證明誰更厲害,而不是像儒農,儒法,儒墨,墨農,墨法一樣有著主張上的巨大矛盾,爭鬥也沒有那麼的激烈。
董安國改變了劉長對農家所有的很多刻板印象。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上林苑,劉長讓張不疑為自己駕車,自己則是手持強弓,開始了狩獵,劉長力大無窮,他所用的強弓,是尚方專門為他一個人所打造的,其他人別說拉開了,就是抬都抬不動....為了抗住弓弦的力道,弓身本事的分量也不輕。
古代重弓並非是指弓很重,而是要拉開這弓的話需要特別大的力量,劉長這弓的弓弦,也不知是從什麼筋來做的,反正三四個人估計都拉不開,緊緊繃著,彷彿鐵塊一樣,劉長將這弓弦拉開,再放出去的時候,那射擊的力道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劉長曾做過試驗,在五十步內,直接射穿了重甲。
這將劉長自己都給嚇了一跳,不過想到除了自己似乎也沒有人能拉開這弓,他就釋懷了。
而用這強弓來狩獵,簡直就不人道。
0很多勐獸,被一箭射穿,乃至射飛都是很正常的,
若是小些的獵物,劉長一箭射去,連肉都不剩下多少了,劉長的射術算不上太好,大概是力氣太大,準頭就下降了不少,好在這些年的狩獵也不是完全沒用,劉長憑藉著自己的感覺,射中的次數越來越多,或許這就是熟能生巧,總之,劉長這射箭的技術是愈發的老練,董安國就負責給劉長遞箭失。
劉長收穫了滿滿一大車的獵物,總算是帶著董安國返回了。
走在路上,劉長也不忘了要吩咐他,“你不要只是說,回去之後,就將你方才所說的這些東西寫出來,然後交給欒布,他不會為難你的...另外,如果你還有農家的同門,就是你們這個派的,可以舉薦到朕這裡,朕定然會重用!”
董安國急忙拜謝。
“多謝陛下!
臣告辭!”
“張左相!
臣告辭!”
送走了這廝,劉長笑呵呵的說道:“如今張相要興農,看來這農家也能出點力,董安國的這個學派不錯...你說,如果朕重用這個人,讓他來成為農家的領袖,是不是會更好一些呢?”
張不疑搖著頭,“這廝木訥,不善言辭,著書是可以的,可是若想要做農家的領袖,怕是不夠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