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老子「道德經」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親而譽之﹔
其次,畏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老子「道德經」第十八章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老子「道德經」第十九章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老子「道德經」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
儽儽兮,若無所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