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十三章:朱安對姚廣孝的重視

在朱元璋的眾多兒子中,其實最像他的,就是四子朱棣了。

不管是從性格上,還是對待官員和平民,朱棣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幾乎就是翻版的朱元璋。

甚至於在早期的經歷中,朱棣和朱元璋也有很多相似之處。

兩人都有著很高的軍事天賦,對於行兵打仗這塊,都有著異常敏銳是嗅覺。

在朱棣的心中,最為崇拜的人,便是他的父親朱元璋,甚至於在一些細節上,他都會下意識的模仿父親。

朱元璋定下四菜一湯的工作餐,到朱棣上位後,其實基本上已經沒人在乎了,但是朱棣極為在乎,一直堅守著。

朱棣的文采是差了些,這跟他兒時的教育還有興趣有關,但這並不代表著,他在治國方面的能力就弱了。

鑄造永樂大鐘,修編永樂大典,陳誠出使西域,鄭和七下西洋,設立奴兒干都司,烏斯藏都司,哈密衛,把交趾納入大明版圖,將蒙古打得落花流水,修築大報恩寺,疏通運河。

諸多事蹟可以證明,朱棣對於永樂大帝這個稱號,完全是當之無愧的。

縱觀大明十六帝,二百七十六年。

朱棣對於大明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後世能夠相提媲美的,也只有明孝宗朱祐樘的‘弘治中興’了。

朱棣最大的汙點,便是又因為靖難上位,屠殺大量前朝大臣,得位不正。

後世對於朱棣的各種抹黑,主要還是來源於明末時期的東林文人。

不過朱棣能夠上位,其實追根究底,還是離不開姚廣孝的幫助。

可以說,沒有姚廣孝,就沒有日後的永樂大帝。

歷史上,對於姚廣孝的功勞,並沒有太過詳細的介紹,卻被毫無意義的定為朱棣上位的第一功臣。

那麼他的功勞是體現在哪裡?

說打仗吧,他一個和尚兼職道士,靖難四年也沒帶過兵。

說治理朝政吧,朱棣上位後,命姚廣孝蓄髮還俗,被姚廣孝拒絕。

又賜他府邸、宮女,姚廣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廟中,上朝時便穿上朝服,退朝後仍換回僧衣。

姚廣孝到蘇湖賑災時,前往長洲,將獲賜的黃金全部分發給宗族鄉人,對於金銀財物這些,也不是特別在意。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在朱棣靖難的時候,提出了幾次決定性的建議。

但僅僅就這些,可當不上第一功臣。

前文便提到過,姚廣孝此人,和道釋儒三家領袖的關係極為親密。

那麼姚廣孝既然傳承了陰陽家學派,怎麼可能不埋下一些暗子呢。

很少有人知道,黃子澄作為儒家學子,和姚廣孝的私交,其實是很不錯的。

大明頂尖文人的圈子,也就那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