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二十二章 過一個好中秋

秦焦卿才沒管他們為什麼那麼激動,因為他要的就是這種感覺,讀書雖然是為了答疑解惑,但是那是聖人所追求的,他又不是聖人。

而且雖然有: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但是這和他有什麼關係呢?他又不是那種正經的讀書人。他在禮部那些年可是早就已經把那些所謂讀書人的臉面拋的一乾二淨了。現在的他,滿眼都沒有那種什麼狗屁讀書人的期望了。

所以他那麼淡然,其實就是無形的裝,他就是要給他們一種自己非常厲害的假像。這樣的話,才能夠凸顯他自己的學識,才能夠凸顯他這個刑部尚書的不一般。

這雖然看起來很是不和他們這種做大官的精神,但是卻是最適合他做的事情,畢竟既然已經是上官了,就要有上官的威嚴。這種威嚴看起來不值得一提但是還是很有必要的,作為上官,如果連這種特殊的權利都沒有的話,那麼他這麼些年就白做了。

一個六部天官,為大臨做出了那麼多貢獻,連一個在自己官員面前裝作高高在上的權利都沒有的話,那麼才是最不應該的情況。可以說他們辦事不利,但是不能否認他們就算沒做過幾件好事,但也為做好事做過一些必要的努力。

有一點是需要承認的,雖然大臨有過那種毫無成就的官員,但是也沒有那種一事無成的六部尚書。

凡是六部尚書中人,就沒有那種真正的毫無作為的傢伙,最起碼大臨的君主,就沒有那種會選擇為虎作倀之人,就算是不夠賢明的六部官員,也要比那種真正意義上的貪官好上很多,畢竟他們只是不廉潔,或者毫無作為,而不至於是個禍害,大臨還是可以保證在史書上會很少留下那種不潔官員的名號的。

就算是昔年的大臨首輔高泓安,也沒有過那樣的情況,他也只是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一筆灰色的印記而已,別的東西不會留下太多,因為他在作為大臨首輔這件事情上還是很有功績的。

這一點即使是盧陽王也沒有辦法改變的,盧陽王能做到的,就只有讓他變成一個死人,這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也是盧陽王能夠想到的最好辦法,也是最省力氣的辦法,或許盧陽王還可以有別的辦法去解決掉高泓安,但是那也是盧陽王不願意付出的代價。

解決高泓安的計策有很多,盧陽王自己都能列舉出來不少,但是每一個辦法都很消耗時間,這個辦法卻很少浪費時間,而且雖然很不合盧陽王的良心,卻是最適合盧陽王的,盧陽王覺得有時候違背自己的良心能夠解決這些事情也是再好不過了。

秦焦卿依舊是那樣一副不冷不熱的樣子,

(本章未完,請翻頁)

既有上官的威嚴,還有著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這種感覺是最適合秦焦卿的,秦焦卿也一直在努力地去維持這樣的情況。

那些官員顯然跟上套,在聽了秦焦卿的話後,明顯的呈現出了一種崇拜的神情,於是他們問道:“那秦尚書手裡可有這些資料嗎?這次的科舉可能會有用的。”

秦焦卿在心裡冷笑,果真這幫傢伙雖然好學,但是依舊改不了那副官僚做派,在面對著些事情的時候,雖然會出現那種好學的樣子,卻因為照顧自身的面子,而去選擇裝作只是那種為了一些事情才去做這些事情的樣子。

這種雖然是為了臉面,但是自己去做呢沒有什麼關係,自己遇到了一定會不怎麼舒服,所以秦焦卿雖然自己在顧及自己的臉面,但是卻不喜歡他們顧及自己的臉面,畢竟他是上官,他們是下官,官大一級都能夠壓死人,他比他們的官大了可不止一級,但是虛偽歸虛偽,既然他們問了,還是代表他們有一顆好學之心的,好學之心是很難的可貴的。這一點是他也不願意否認的。

雖然世間事大多變化無常,人與人之間往往也會產生間隙,每個人的心靜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就像再純潔的一盆水也中會有變黑的一天,沒有一個讀書人能夠做到完完全全地堅持自己的本心。

但是每一個讀書人終究都有自己的初心,就是想要讓全天下都出現讀書人,不管怎樣,只要是讀書人。

秦焦卿說道:“《屍子》這本書禮部雖然有,但是也只是殘本,因為即使是南唐也沒有全本了。

這種東西的全本實在是世間少有,若是能夠有全本,我願意萬金收回自己的家中。然後再把它放到禮部的典籍庫裡。”

這句話秦焦卿沒有任何的其他意思,是完全出於自己的本心,他是真的希望能夠出現那本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