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一章 除夕

當夜幕降臨大地,繁星點綴長空,除夕才算是真正地來到。

因為除夕的晚上沒有月亮,就越發顯得天空中星星點點似燭火了。

一點燭火或許沒有那樣璀璨絢爛,但是幾萬幾十萬的燭火卻會顯得絢爛奪目。

同南方那邊過年有時會被煙雨籠蓋,看不見星星,但是大臨所在的北方卻不會這樣。

雖然大臨會因為氣候乾旱而導致風沙量很大,但是也導致了長安城除了十月十一月以外,鮮少有大雪。尤其是每年的除夕,都不會下雪,長安城的人們都人為這是上天對長安城庇護,還有人認為這也許是有神靈庇佑。

王少宇就坐在家中,懷裡摟著孔靜怡,看劉王氏包餃子。

長安城這邊雖然也有除夕的說法,但更多的都是叫“歲除”,晚上才叫做除夕。王少躍說道:“在南唐那邊,習慣上管歲除叫做除夕。”

孔靜怡說道:“大臨也叫這種叫法。只是一般都是在歲除的晚上才這麼叫吧。”

王少躍點了點頭,說道:“沒什麼太大的區別。都也只是一個叫法而已。只是南唐早晚都這麼叫而已。”

劉王氏說道:“可是我聽他們說除夕不是有個什麼典故嗎?”

王少躍笑著說道:“不是典故,是個傳說。傳說中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裡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所以會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據說還有吃人的事情發生過。

因此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裡躲避夕。後來一聰明的孩子教大家除掉夕的方法,那個孩子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為那個‘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為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臘月三十的夜裡,大家齊聚一堂吃著年夜飯,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

然後在某一年,有個叫七郎的獵人,見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他。他帶著狗到處找‘夕’,找來找去始終沒有找到。原來‘夕’白天不出來,太陽落山後它才出來害人,半夜後又不見了,也沒人曉得它住在哪兒。七郎找‘夕’找了一年,這天已是臘月三十,這天晚上‘夕’果然來了,七郎放出獵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來。人們一聽外頭殺起來了,都拿起東西敲得震天響。這時‘夕’有點鬥不過,想逃跑了事,哪曉得後腿被獵狗咬著不放。七郎趁機開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從那以後,人們就把臘月三十叫‘除夕’。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守歲、放火炮,表示驅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孔靜怡問道:“真有那樣的巨獸嗎?”

王少躍搖了搖頭,說道:“沒有的。這只是一個哄孩子的說法。給你們講來也是因為這個傳說有些意思。我覺得除夕的意思和歲除應該差不了多少吧。歲除意為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而除夕,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歲除之夜的意思。我覺得應該是這個意思。南唐那邊的叫法,和大臨這邊不太一樣的很多。”

孔靜怡說道:“父親也喜歡叫除夕的。”

王少躍說道:“大臨的文人都喜歡南唐那邊的部分風俗。”

“可是南唐和大臨不是有不共戴天的仇恨。”劉王氏說道。

王少躍說:“有是有,但那是國家之間的仇恨。不是文化的仇恨。聽起來很複雜,其實就是一張桌子,表面的裂痕是裂痕,可是不能把桌子內部弄斷。”

孔靜怡不解道:“不是說長痛不如短痛嗎?”

王少躍搖搖頭說道:“這不是長痛短痛。國仇家恨很重要。可是有的事不能以國仇家恨度量,就比如吃食,總不能因為南唐吃米,我們要求人們抵制南唐,就不讓南方的百姓吃飯吧。”

孔靜怡說道:“那為什麼要接納南唐的文化,萬一人們也變得和南唐的人一樣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