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辭分節,每節都是十二句九十六文,一辭最多可以有六十節。
祈禱辭同樣要按環境不同,不斷調整祈禱辭意,甚至節數也可以由吟唱者在六十節內隨意加減。
但祈禱辭中也有不能變動的定式。
即每節的前四句三十二字與每節的後四句三十一字,都是第一代師祖親定古辭,不能改變。
於是,每一節祈禱辭,只有中間四句三十二字,與第九句中的一個字可以自行變動
祝小山這節祈禱辭的第九句是“今起祈禱,山覺擔重”,祝小山變動的是第五字。
第五字用於錨記吟唱者名諱,祝小山取了“山”字,所以就是“山覺擔重”。如若這一字不變,原辭第五字是個“童”字。
但是最讓人驚悚的,卻是祝小山祈禱辭中間自創的“四已句”。
“一曰疾害,可祝由已;
二曰凶氣,可祀移已;
三曰煞景,可銷化已;
四曰殺毀,可順從已;”
四個已就把所有禍事“已”光了~~
……
祈禱辭與詩詞歌賦沒關係。
外人最多隻知道它源出第一代師祖之手,是隻有術數大能才可啟用的一種高階護佑辭。
神辭主要用於對神域未來或戰前徵調氣運、扭轉形勢、冥冥中增強實力、壓制一切不利、強化己方陣營,開拓未來前途。
只有修習過祈禱辭的人才會知道,祈禱辭本質其實是一種神威廣泛、在神戰場中也照樣可以橫行的頂級咒辭。
頂級咒辭有什麼用?
用處大了!
只要能吟唱出來的祈禱辭,每一節中間四句祈求的是什麼,幾本都能實現。
究其原因,卻是源自祈禱辭在它出世之初,裡面就蘊含有一條第一代師祖用來引落太易氣機降世的特別軌跡。
凡事沾上太易,都是了不得的東西。
而能勾通第一代師祖所留軌跡,祈禱辭同樣超凡……
師王、祭王這種神司主王吟唱的祈禱辭,更能用“辭出必踐”來形容。
祝小山這種小王的祈禱辭威能弱些,但是沒有超強阻力照樣可以實現。
可是祈禱之時阻礙己方的不利因素多如牛毛,不說六十節,就是六千節,許多人都覺得不夠用,恨不得能從事態發生之前到結束之後,一直吟唱祈禱辭護佑已方利益。
偏偏祈禱辭就只能有六十節,每節只有中間四句可以自行變動達到目的。
因此,怎麼能在祈禱辭六十節裡面,融入最精華全面的咒意,進而發揮更強威力,就成為評定一位術數小王、神王、乃至一尊主王高明與否的試金石。
兩道同階的祈禱辭狹路相逢,當然是咒意最強最無懈可擊的那一人勝。
簡而言之,祈禱辭誰咒得狠、咒得面面俱到沒有死角誰就會贏。
喜歡神祖王請大家收藏:()神祖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