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他們最大的目的。
然而這些事說的倒是挺簡單的。
真正做起來要注意的地方很多。
最明顯的一方面就是雙方認知的差異。
他們有時候會對學校推薦過來的優秀準畢業生的能力有了過高的評估,從而提前給了他們相對艱鉅的任務,給增添了很多壓力。
這種事可大可小,所帶來的傷害也有不少。
這就像讓一個還沒有學會走路的小傢伙跑步,然後一堆大人在旁邊評價他跑的好不好,要是跑不好就批評或甩臉色。
有時候他們自己沒有甩臉色或者批評,身為剛入職場的新人卻是戰戰兢兢的,這個分寸要掌握好。
目前他們三人的分工比較明確。
她負責招人挑選人才,對人才做一定的評估並進行簡單的劃分,凌芒雪平時就負責帶人,教授他們理論方面的東西;陶思溫則負責實踐操作與帶專案。
這也算是他們個人特長的更深層次的發揮。
陶思溫這兩年做的實驗性的專案很多,在建築業的年輕一輩建築師裡算是成就很高的,他既做傳統、常規的建築,也不斷的嘗試新型建築,涵蓋範圍廣,又恰好能掌控。
就拿陶思溫新嘗試的影視道具、場景這一塊來說,他做的那部電影的場景和道具做的非常深入人心,也很驚豔。
那部電影最大的賣點也是他們的場景設計和道具,為此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就有很多,算是在影視場景和道具這一塊第一步就走的很穩也很成功。
所以他這方面的專案也接了不少,很大程度的豐富了他們專案的種類。
影視作品的場景和道具這一塊跟常規的建築是不一樣的,影視作品的場景與道具更追求美感,幫助演員和觀眾進入影視作品所展現的情節裡,讓演員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有時候演員會做一些行活,就是所謂的按模式照搬,而不帶有個人情感和對這個角色做特有的設計。
但有足夠用心的場景,也會讓他們升起不辜負這個場景得心思。
不過這種可能性終究是過小了,尤其是對於現在所謂的流量明星而言。
流量本不應該是個貶義詞,但隨著大量的實力與人氣不符的明星出現這個詞也漸漸帶了一層貶義。
早幾年這種情況特別嚴重,流量上來了,演技與作品卻沒有。
經過市場的篩選與淘汰,從今天開始,流量為王的規則已經漸漸顯示了它的頹勢,往後逐漸會出現演技與流量匹配的實力偶像出現。
這對整個影視圈與觀眾都是一件好事兒。
而不少新招進來的小年輕們也都對影視作品的場景設計更有興趣,反觀常規建築這一塊就顯得冷清了不少。
禇非悅他們也不著急,每個學校挑選四五名學生進行培養。
培養的時間他們也做了詳細的規劃,有一年、兩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培養計劃。
至於這些學生能堅持多久,就看他們自己的職業規劃與人生規劃了。
喜歡餘生盡是你溫柔請大家收藏:()餘生盡是你溫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