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有過一個生態圈裡只有單一的生物存在的道理,可是在新世界,這裡幾乎都是這樣的情況。偌大一個新世界,只發現了極其少數的幾種生物!這是極其不正常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看看,現在發現的這些生物:黃金蟻,巨毒蜂,沙蚤,甚至是蚰蜒,哪個不是群居生物,且繁殖速度極快?繁殖速度快,就代表著它們不容易被滅絕;而另外的鼠兔,鬼生物,雖然發現數量極少,但是這些生物哪個不是很擅長偽裝呢?擅長偽裝,就代表著它們的生存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強;
再想想看海底的鰻魚怪。海洋生物圈可是最最複雜的生物圈,可是海底有什麼?什麼都沒有,連最最基礎的海藻類生物都看不到,這些鰻魚怪都不知道是進化還是退化的變成了吃水晶石生存了。
考慮了這些,是不是能得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呢?!當然,這個設想是結合了海底城市遺蹟誕生原因的綜合考量後的。
假如,把新世界看成是一整塊,就像海底城市遺蹟一樣,會不會也是同樣因為板塊運動的原因,讓新世界這一塊板塊從更大的新世界板塊中被脫離了出來。在脫離的運動過程中,伴隨了可能是地震,也可能是火山噴發,甚至是可能是海嘯山崩,不管怎麼說,現在的新世界從更大的新世界中碎裂了出來。
在這個碎裂的過程中,因為大量的災難,造成了整個原有生物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大量的生物死亡,甚至滅絕。而只剩下了一些繁殖能力快且強的昆蟲,或者是生存能力適應能力強的生物存在,當然,或許這些生物也遭遇過巨大的犧牲與死亡,最終又重新繁殖起來。
按照這個思路,這個新世界裡的一切奇異就能解釋的通了。
雖然設想的一切都可以解釋的通,但陳教授並沒有向其他人提出過這個設想,因為在這中間,還存在一個巨大的漏洞,那就是板塊運動。
很多人都知道板塊運動會引起各種災難,什麼地震啊,海嘯啊,火山啊什麼的;但是有沒有人知道板塊為什麼會運動呢?要是在地球,可能會有人解釋,說這是因為岩石層位於地幔軟流層之上,地幔軟流層就好像流沙一樣隨時在流動,當兩塊岩石層在受到下層流動的軟流層作用下出現了相對運動的時候,就會造成板塊與板塊之間的碰撞,進而產生地震啊,海嘯啊,火山什麼的。
恩,這個觀點就是地球板塊運動學說。不可謂不經典。
那麼在新世界呢?也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嗎?!陳教授不敢肯定。但有一點到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新世界的這些假設的山崩海嘯,地震火山,絕對不是因為板塊運動造成的。因為這裡沒有相對運動的板塊,整個新世界就是一個板塊!
一個板塊,一個像是從更大的新世界板塊中被脫離出來的板塊,它的山崩海嘯,地震火山都是因為脫離而產生的,那麼那塊屬於因果關係中的更大的新世界板塊又在哪裡呢?!
陳教授想不出來,所以這只是一個設想,一種假設。陳教授沒有說出來,其他人可能也有這樣類似的設想,像是研究氣候研究了一輩子的周老,研究物理的錢老,李老,哪位沒有帶著這些疑惑呢,但大家同樣都沒有說出來。
或許曾憲宇是知道這些的。還記得世界資訊嗎?<p1911小型破碎物質位面。<p1911是一個小型破碎物質位面。其面積較小,屬於大物質位面的破裂塊,破碎原因未知。<p1911具有:
普通重力;
普通時間;
普通光源;
輕微中立陣營;
輕微元素或能量反應;
無魔法能量;
如果曾憲宇能告訴陳教授,他的設想其實早在世界資訊中就有所體現了,會不會陳教授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疑問了呢?
“一個小型破碎物質位面,破碎原因未知。”!
喜歡在新世界的躺贏人生請大家收藏:()在新世界的躺贏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