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摺子是一種中國古人發明的非常便攜和效率的取火工具,其方便性遠遠高於燧石或者鑽木取火,使用時也不需要浪費太多的時間。
但對於製作出正版的火摺子,眼下的武康卻是有心無力,因為硫磺和硝這些易燃物是製作火摺子的關鍵材料,可是這些材料對於花果山部落來說還沒影兒,整個部落裡壓根就沒有一個人見過這些東西。
武康倒是知道廁所的泥土可以制硝,但想起那臭烘烘的東西就反胃,也沒那個興趣去倒騰,至少是目前沒興趣。
所以武康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做出一個簡易的一次性火摺子,其實用火摺子這個名字來稱呼武康做的這個東西並不太恰當,所以他叫做“造火器”。
“造火器”的製作方法非常簡單,先將五根乾燥的草根互相纏繞在一起,用力擰成一束,把這一束整合草根放在火焰上烘烤,使其成為渾身上下完全沒有一點水分的燈芯。
這時再把一些樹膠在燈芯上塗抹均勻,隨後拿到烈日下暴曬到幹,這樣就可以得到一根類似於香一樣的燃燒物。
眾所周知,香燃燒的速度與蠟燭、火把這些明火燃燒物比起來,是遠遠要緩慢得多的。如果能夠將其儲存在一個空氣流通很緩慢的空間裡,那香的燃燒度無疑會變得更加遲緩,從而能夠達到一個很好的火種儲存功能。
所以蓋著蓋子的木筒就是這麼一個空氣流通緩慢的空間。
說到火種儲存,在這裡就不得不提及武康從那個木筒裡倒出來的黑灰,這些就是變異木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種磨碎的變異木炭,比起沙土來顯得更加輕盈,更加鬆軟,即使蓋住火苗,也不會將火苗掩蓋到熄滅,而是隻會遏制火苗的燃燒度,讓火苗燃燒的時間大幅度延長。
在類似於香的燈芯和變異木炭延遲這二重機制下,裝在木筒裡的這一絲火種,起碼可以持續暗暗燃燒上近乎兩天的時間。
。。。。。。。。。。。。。。。。。。。
之所以做這個“造火器”,是因為武康擔心在走遠途的時候,獸人會不會遇到要在野外過夜的情況,如果真的發生了這種事情,那沒有火,豈不是很難受。
於是武康為了以防萬一就做了這麼一個東西,沒想到最後還真的派上用場了。
隨著陶缸內燃燒的火勢越來越大,武康也是漸漸敢把一些有點潮溼的樹枝丟入其中,用以助燃。
陶缸內不斷的響起哧啪咔等樹枝燃燒的聲音,不時還會有零星的火點從陶缸裡濺出,給人帶來了一股濃濃的暖意。
燃燒了一會兒,武康就指揮獸人,把火堆移到了地上,拿一些更大的樹枝架了上去,不一會兒,一堆熊熊燃燒的篝火就亮了起來。
然後他們解刨了一隻恐爪龍,開始燒烤恐爪龍的鮮肉。
這種大蜥蜴外皮堅硬,裡面卻是肉質鮮美的雪白嫩.肉,放上辣椒、孜然和鹽,一行獸人吃的大呼過癮。
最後,除了警戒的獸人輪番站崗,大夥兒開始睡覺休息,呼呼的鼾聲此起彼伏,如同悶雷在幽暗的叢林中迴響。
喜歡武蕩魔世請大家收藏:()武蕩魔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