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大人有什麼法子?”李自成面色轉換,似乎對面坐著的,已經是新任遵義知府。
孔蘭川道:“大都督可知道,當地土司的族源?”
“族源?”李自成搖搖頭,他是第一次進入遵義,連遵義已經立府都不知道,哪知道土司的來源?
“大都督,這些土司,原本就是漢人……”
從孔蘭川的敘說中,李自成方才知曉,原先的播州宣慰司,以楊姓土司的勢力最大,以下還有七姓土司:田、張、袁、盧、譚、羅、吳,但他們的遠祖,無一例外,都是來自內地的漢人!
他們都是大唐年間移居播州的邊軍,後來在此地落地生根,遂成為當地的土司,據傳說,大宋年間,六郎楊延昭的兒子楊充廣出使播州,與當時播州宣撫使楊昭敘議家譜時,方知同為播公楊端將軍之後,便將其子楊貴遷過繼給楊昭,後來楊貴遷承嗣楊昭,作了播州宣撫使,播州楊氏中,便有一部分屬於楊家將的後人。
其餘各姓雖然不如楊家將來頭大,但遠祖都是大唐年間的各級軍官,大唐末年,都已成為當地的土司,大明立國之初,太祖只是順應局勢,為了儘早掌控播州,在這些土司主動歸附的時候,雖然做了一些調整,基本上演習了前元的做法,保留了他們的職務和土地。
孔蘭川的意思,李自成若是有法子讓土司們率先歸入漢人,然後在土司們榜樣的力量下,帶著百姓歸化為漢人。
李自成微微皺眉,這些土司既然是漢人,在當地又有非同尋常的影響力,為何忘了自己的祖宗,甘心做為異族?
不對,既然有族譜,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宗,只是為了利益,才會熱衷於在當地做土司,一旦廢除土司,也就廢除了他們傳承了上千年的特權……
在大義面前,他們甘心失去特權和利益嗎?
李自成搖了搖頭,讓土司們率先回歸漢人的行列,可以做為一直宣傳的手段,絕對不會有什麼直接的效果,還是要按照天命都督府的方式來處置……
不過,既然孔蘭川能主動提到這些問題,倒是讓他十分欣慰。
兩人商談甚久,不知不覺共進了晚餐,還是意猶未盡,孔蘭川愉快地接受了遵義知府的職務,從明日開始任職,李自成告訴他,按照天命都督府的法子,最多十年,遵義府就會成為漢地。
新的遵義府,知府、獨立審判官、都指揮使三權分立,互不統屬。
知府主管一府之民政,下設農業、稅務等官員,大小官員都由孔蘭川任命,原先的土司,不能擔任要職,除非他們入漢籍;
獨立審判官由四川省長任命(這一次暫時由大都督府任命),獨立行使刑事、民事審判權,知府、都指揮使無權干涉;
都指揮使主管一府之軍務,並非戰兵序列,主要是為軍隊提供預備役士兵。
以前的大部分府縣中,都沒有“都指揮使”一職,因為天命都督府募兵的事,通常由兵事使負責,主要在於甘肅一帶,但李自成想要儘早歸化遵義府,便預備在適當的時候,從遵義府募兵,所以才設定了都指揮使一職。
孔蘭川為了組建新的遵義府,主動要求去勸說被俘的官員,此外,三千戰俘,他也會盡力勸說,希望他們為天命都督府效力,至於如何效力,他就管不著了。
李自成已經想好了,這些戰俘,不會加入天命軍,一年的勞役期,幫著遵義府修路,勞役期滿,將歸入民籍,在當地娶妻生子,傳播漢人的種子。
第二日下午,孔蘭川拎著一個包裹,求見李自成。
李自成估計,這半日的時間,一定發生了很多事,便在軍營內召見了他,“蘭川,官員們怎麼樣了?肯歸順嗎?”
“回大都督,官員們基本歸順了,”孔蘭川卻是皺著眉頭,道:“大都督,被捕的官員中,也有不少是土司家族,他們不肯入漢籍……”
“這些人你不用管,交給我,”李自成笑道:“你立即組建新的遵義府,儘快開始公務。”
“是,大都督,”孔蘭川道:“三千戰俘,屬下也是交代妥當,他們都是願意為大都督效力……”
“好,好,”李自成道:“只要他們不是頑固不化,本都督一定會給他們活路,此處的漢人,太過寶貴……”
孔蘭川這才放下心來,將包裹開啟,道:“大都督,這是遵義府的土地、人口、賦稅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