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的專輯銷量榜首是早見沙織,靠著石原淳寫的壓箱底歌曲一騎絕塵,超了第二名一倍不止。
從那之後,網路上凡是掛著石原淳署名的歌曲都自動貼上了精品的標籤。
第二天上午,AXLONE事務所。
森川智之坐在會議室主位上,一旁坐著水瀨祈,下面是十幾位市場部的員工。
“情況大家也都看到了,一晚上二十多萬張的銷量,完全有可能打破數字專輯的銷售記錄。”
下面的員工舉手道:“根據早上做的收益評估,只要後期的銷量不出現斷崖式下跌,這將是我們事務所今年音樂方面最大的一筆收益。”
森川智之點點頭,他用了半個上午已經想的差不多了,如果這次能打破銷售記錄,可以趁著這個熱度直接將水瀨祈推到一線行列,到時候像是廣告費、商演費都是指數級的增長。
當然,當務之急是先聯絡石原淳,起碼要把這些歌曲的其他版權收過來,他要做的就是籤個名然後躺在家裡數錢,其他需要聯絡出力的地方都交給事務所,算是有錢一起賺。
網路上,關於水瀨祈的推特、臉書都已經刷屏,一片熱烈的景象。
大片的粉絲交流著購買專輯後的聽覺感受,用不同的小作文表達自己對於這些歌曲的熱愛。
石原淳滿意的看著網頁上的銷售數量,他已經賺麻了。
如果類似這種的專輯他能弄出來個七八張,直接就能步入資本階級的生活,可惜人的靈感是有限的。
總不能真拿兩隻老虎上去糊弄,到時候他就是後世音樂界的罪人。
首日二十四小時的資料出來,水瀨祈這張專輯的銷量差不多是後面兩位的近兩倍。
像是瀨戶沙耶或者高橋啟太那種等級,倒是可以讓公司或者工作室花錢刷銷量,但沒什麼必要。
一是發專輯就是為了盈利,排名第幾不重要,重要的是賺錢,倒虧錢刷銷量很明顯是個不明智的行為。
二是即使拿到一次專輯銷量冠軍也不過是在他們的履歷添上無足輕重的一筆,這麼一個名頭給他們二人帶不去多大的好處。
資料出來後,網路上的各大媒體平臺爭相推送水瀨祈這張專輯的相關資訊。
像是《水瀨祈專輯首日銷量突破五十萬大關》
《數字專輯打破日銷記錄,歌手竟是她?》
這種的標題比比皆是,其中往少了說也得有個百分之六七十是森川智之花錢買的新聞,目的就是炒熱這張專輯。
但毫無疑問的是,水瀨祈這張專輯絕對算是火了,光是石原淳半夜發的那條推文就有十幾萬的點贊。
接下來幾日的話題就很簡單了:{這張專輯到底能不能打破周銷量的記錄?}
石原淳隨便將滑鼠一劃就能看到一大堆理中客。
{純路人,只能說是有一些希望,但不大,那種首日銷量奇高,但後面衰竭的專輯例子很多。}
直到七天過後,水瀨祈這張專輯銷量抵達三百萬,算是破了之前周銷量二百七十萬的記錄。
緊接著進入降溫期,一般專輯的熱賣期也就是一週左右,後面只會增長緩慢,甚至停滯不前。
像是這張高質量專輯自然不存在停滯不前的可能性,只需要期待一下明年的這個時候能不能打破年度銷量記錄。
能有這麼好的成績,石原淳覺得一大部分的功勞都要歸功於霓虹這邊嚴格打擊盜版資源,那天他才看到一條因為倒賣一套非正版DVD而被捕的新聞。
沒有盜版了粉絲自然都會來支援正版,相對的,銷量也就跟著上升一大截。
按照他的估計,只要事務所那邊正常運作,不出一兩個月,水瀨祈絕對能推上一線歌星之列。
晚上十點,石原淳開著車來到東京都一家高檔的居酒屋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