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傳文見父親猛然站起,原本在為朱開山捏肩的手順勢滑落,另一隻拿著剿匪的軍報的手從旁邊放在了紅木辦公桌上,幽幽一嘆:“這槍炮的更新換代快啊。”坐到了老朱對面,很難想象,他也有著為科研力量強大而煩惱的一天。
見兒子坐下,朱開山也是知道知道可能出現什麼不可掌控的事情了, 也隨即坐下。老朱雖然行事粗獷,但是總帶著細膩,表示很想聽自己兒子的見解,經過平壤之戰,對於大兒花著大筆的錢攀科技樹,也是表示出了自己的理解。總得看效果, 吃著紅利之後就是這副模樣。
“單說現在槍炮廠定裝的裝備,其實就只有兩種, 任重而道遠啊。”朱傳文一邊吩咐著子母房間外, 門口等候呼喚的秘書上茶,等門關上之後繼續說道:“定裝的兩種,一是步槍,這東西定稿了,在這個基礎上,往後除了造價更高,精度更準、距離更遠的少量生產狙擊槍外不再變動。步槍是未來戰爭的主體,再說了以漢耀目前的水平,銅錠還是從俄國進口、購買的,其實極大水平上限制了我們子彈的製造,為了壓低剿匪、作戰成本,保險隊現在還在收集槍殼兒,這也是我們能力不足的體現之一。”
對於這件事兒,朱傳文其實早有著腹案, 但是銅礦、銀礦的開採清廷很敏感, 這也是目前不想暫時動的原因之一。
“恩, 我知道,比起俄國和日本的國家體量,我們的確弱小。”朱開山也是能拿到漢耀提供的各國報紙,有些關鍵的報到,朱傳文都讓喬洪國的工會,組織人進行了翻譯,供保險隊高層閱讀,保險隊的支隊長們總得了解些更遠的局勢。
“比不得啊,和這些哪能比。”朱傳文對於漢耀與自己可是有著清晰的認知,未來努力方向有了,先抄作業再寫作業,他可不是阿三,這樣的事情都能搞砸,“再說第二個定裝的產品,其實就是迫擊炮,新型鋼材到位,應用熟練了之後,曲正乾已經將漸速膛線的技術運用了進去,50式迫擊炮將會被淘汰, 今後會更新為60式迫擊炮定裝,重量和50式迫擊炮差不多,算是單兵裝備, 往後還有著,已經開始生產的81式和還在設計圖上,需要更加新型金屬的100式,補充保險隊步兵的火力。”
新型金屬的方向已經確定了,大久保冶金所現已完全被安田進行了收購,漢耀這邊提供煤礦供應,算是進行了技術的交換,畢竟煤礦資源安田也能想辦法購買到,只是不如漢耀的小青山煤優質而已。
兩相比較,還是大久保冶金所的技術更為關鍵一些。
“聽起來不錯啊,那為什麼壓著生產力呢?”朱開山不明白了。
“哎,爹你是不知道槍炮研究所的那些老鱉蓋子。”朱傳文一邊吹著茶葉,開始感慨起來奉天製造局高階工匠進駐過後的趣事。
過完年後,不止有著原奉天製造局的高階工匠,還有著透過火車陸續被獵人與漢耀商行聯手挖來的,覆蓋整個清國沿海地區製造局的工匠,原天津製造局、江南製造局等等地區的高階工匠,已經開始了陸續進駐。
奉天製造局的工匠們算是先行者,帶動著產生了巨大思想上的火花。
喊一聲鱉蓋子也算是暱稱吧,槍炮研究所前後開展了駁殼槍的改良、馬克沁重機槍改良、麥德森輕機槍改良……
但是都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送上來一版否一般,因為過幾天,更好的設計就會被交上來。
武器在戰爭的時候才會被想盡辦法琢磨出來,現在正好是達爾文主義盛行,地區衝突不斷的時候。堪稱武器發展的黃金時期,而現在擺在槍炮研究所面前的作業實在是太多了,各式的武器從世界各地被漢耀辦事處的人員運了過來,槍炮研究所都快成了一個武器展示所。
這些東西就像是美人兒,被一頓手上長滿老繭的工匠來回把玩。
後世有個傳言,說中國人不善於從0到1的發明,但是極其善於1到10的研究。朱傳文最近深以為然……
當然這火花也不是憑空產生的,朱傳文這廝也是給這群年近45以上的高階工匠補充著藍色小藥丸,槍炮研究所的產量可謂是嚇人。
總的來說手槍、重機槍、輕機槍、火炮4個方面能改動的地方太多了,說說年限,其中最年輕的駁殼槍自出產到如今有著12個年頭了,而漢耀槍炮廠如今生產的克虜伯炮更是30年前的東西。
這些各地趕來的高階工匠都是制槍的老手,如今稱之為玩槍的專家亦不為過。
他們中有些人經歷過英國人的培訓、德國人的培訓甚至還有義大利人、美國人的培訓。
原先他們的發聲每人聽,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這些人爆發了極大的工作熱情,因為中國人從來不缺乏發明創造的人。
首先是冰城優渥的環境,直接解決了飽暖兩個方面的東西。飽暖之後,剩下的就不用說了。朱傳文提供的藍色小藥丸並不是真的那個為了解決心臟病的藥物,而是叫做金錢的東西,起初是為了讓這些沉淫此道多年的高階工匠報以製造熱情。
但是藥勁兒好像下猛了,每提供、並且採納一份設計報告,槍炮研究所就會給予100銀元的獎勵,對於朱傳文不算什麼,但是對於這些經歷過餓肚子的工匠,這就是一大筆錢,畢竟在冰城,36銀元可就值一套漢耀的院子啊。
如此,更有些純靠手藝成為高階工匠,而原本大字兒不識的人對於學習與改良槍械具備了濃厚的興趣。
最早一批奉天製造局的人在經過幾個月的掃盲之後,從1909年初開始,位於漢耀中學的高階工匠夜校班正式開始,組織深造,高階工匠們除了承擔著各自傳授手藝任務的同時,已經開始折磨漢耀中學的物理教員了。
閱讀漢耀圖書館的譯文圖書,折磨物理教員,這是這群老鱉蓋子的兩大樂趣。
圖書譯文,這件事是曲正乾、毛光廷、楚可求、聶士則4人負責,手下也有著一批經過洋人培訓和接受過教育的工匠,這些人也是漢耀為數不多有著洋文讀寫能力的專家級工匠,是一個個研究所中的領頭羊,對於這些專家,這些老鱉蓋子們很尊敬。
因為這些人偶爾會教授繪圖課,這是為數不多他們需要認真學習的科目。
而折磨頭上頭髮不斷稀少的物理教員,就是另外的樂趣了。
從學到做需要一個過程,而從做到學卻是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