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傳文和鮮兒就早起去給自己的爹孃敬了茶。
朱開山嘴裡哼著歌小曲兒:
天南地北淘金人兒,
都是咱們齊魯人兒,
前天還在渤海灣,
昨天過了山海關兒,
今天不是一個人兒啊……
現在,他可不是個孤家寡人了。
鮮兒從今天,也開始進了朱家的伙房,給自己公公、丈夫還有倆小叔子準備飯菜。
傳武傳傑大清早就跑了出去,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新奇,他們想看看。
朱開山倚著炕桌,朱傳文盤著腳坐著。
“傳文,你這買賣真能掙到錢?”朱開山不確定的問道。
“爹,單是做這磨麵粉的買賣就不虧。”
關東地大物博,地廣人稀,主要以春小麥種植為主,而小麥向來被農家人視為珍寶,因為可以換錢,1石小麥約125斤,價格在1兩2錢銀子左右。
而磨成麵粉,1石在城裡可以買到2兩3錢。這還是帶著麥子皮磨出來的伏地面,更別說那雪白的麵粉了。
就這都有接近一倍的收益。
倆人在炕桌上,朱傳文向著朱開山解釋著這個收益。
這門生意不是沒人做,自古以來,衣食住行都是緊俏的行業。
朱傳文想做這門生意也是有著自己的法寶。
得益於在曾經社群組織的“一餐一飯來之不易”的活動,參觀過麵粉廠。
大概瞭解一些麥子果實的處理辦法。
這個法寶就是低轉速的離心機,依靠著水力打造一個木製的圓桶,麥子進入大桶之後,在撞擊和重力的作用下,過濾出去麩皮,清理果實。
僅使用麥子果實進行磨粉。
理論上麥子越接近果實中央磨出來的粉越接近白色,邊緣的麩皮等磨出來越接近灰色。所這樣得到的麵粉雖然石磨的出粉率在80%,但勝在好看,口感也會更好。
當然麩皮也不會被直接丟掉,少量可以新增在麵包裡提升口感,大多則是可以作為飼料,除非是1942那樣的年頭,麩皮可以當做糧食,在勞動人民千年的經驗之下,這些地裡長出的寶貝是不會被浪費的。
朱開山仔細的聽著朱傳文的介紹。
末了,問了句,傳文:“這些都是誰教你的?”
“爹,你走了這幾年,我才知道這天有多大,地有多寬。老師不讓我提他的名字,但他一身的本事算是教給了我。”雖然自己接受了朱傳文這個身份,也認同自己的家人,但這個秘密的確有些驚世駭俗,只能編個瞎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