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也經歷過不少戰事,這次江邊的血戰,的確讓趙雲印象深刻,很多江東兵,明明已經受傷了,卻還是撲向了他們。
只為了擋住趙雲等人的腳步,趙雲只能說勇氣可嘉,但徒勞無功。
不是說江東兵不勇猛,而是江東兵這邊根本就沒有一個好的指揮,江東眾將在各自為戰。
如果人數相對減少,這完全不是問題,可在雙方都投入了這麼多的兵力之下,再怎麼打就是大問題了。
作為敵人,趙雲應該開心,但殺人卻不是一件開心的事,趙雲也很矛盾啊!
在荊州的時候,趙雲曾經跟周瑜帶領的江東兵交過手,那個時候的江東兵,完全不是這個樣子。
趙雲只能說他很失望,作為江東的大都督,魯肅也不想這樣,實在是在大戰當中,眾將都不聽他的。
魯肅也在反思為什麼,他做的事還不夠多嗎?還是他不如周瑜,魯肅覺得都不是,而是他疏忽了跟眾將的熟悉。
眾將並不熟悉魯肅,不是魯肅太清高,而是周瑜突然病死,留下的這個攤子太大了,魯肅根本就來不及做這些事情。
魯肅在不甘心,也只能心服口服,但這個心服口服的代價卻太大了,魯肅放眼望去,都是江東的兒郎的屍體。
不是沒有南方兵卒的屍體,只是魯肅已經看不見他們了,江東本來就不大,又折損了這麼多兵卒。
魯肅覺得這都是他的罪過,“王上,臣下無能啊!”
魯肅自刎謝罪,可剩下的殘局他還要收拾,如果魯肅不收拾,死傷只會更大,魯肅是一個負責任的人,他不會放任不管的。
眾將都不熟悉魯肅,更別說是底下的兵卒了,這次的失敗,最後都歸咎於魯肅一人身上。
像呂蒙這些將領,到是為魯肅說過話,但架不住軍中之怨百姓之哀呀!這次的戰敗總要有一個人負責。
這個人也只能是魯肅,誰讓魯肅現在是江東的大都督呢?魯肅本來就心中有愧,自然一力承擔了。
正值江東危難,孫權決定親自帶兵,當然了江東除了孫權,其他人也難擋大任,再出現一次像江邊的那種大敗,江東就真的完了。
魯肅負荊請罪,孫權就把魯肅叫進了帳中,孫權知道不怪魯肅,換做是誰,在那種情況下也都會輸的。
“子敬,你知道嗎?我明日就會讓人押你回吳縣。”
“臣下,罪該萬死。”
“你沒有錯,但孤必須處置你。”
“臣下,心甘情願。”此時的魯肅真的是子遠的。
孫權:“你聽我說完,孤不止要治你戰敗之罪,還要治你私通潘閭之罪。”
“臣下,生為江東人,死為江東鬼,絕對沒有做背叛之事。”
“孤,自然知道,但對於這次戰敗,孤需要一個合理的解釋,難道真的讓孤說我江東,無力抵抗潘閭的大軍嗎?那樣的話此戰就沒辦法再打下去了。
孤只能說出現的背叛,眾將士才會放下心中的恐懼,我們江東才有機會保全。”
魯肅這一生不求什麼,生於富貴長於學識,錢財等身外之物,魯肅從小就不缺,權勢地位,以魯肅的能力也是唾手可得,不止在江東,哪怕在其他地方,魯肅想得到高位,也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這就是魯肅的底氣,也是魯肅的自信,魯肅求的無非是名而已,什麼樣名聲,清名。
而不是所謂的惡名,如果魯肅答應的孫權,那麼魯肅這一生都要揹負罵名,罵他的是何人呢?江東的百姓。
魯肅要被江東百姓戳著脊樑骨,而且他的子孫也無法立於江東,只能遠離他鄉,這不是魯肅想看到的。
“請王上,三思啊!”
“孤知道,這樣委屈你,但你有更好的辦法嗎?”
“微臣.....”
“你沒有,來人把大都督先押下去。”
“王上你不能啊!王上...”魯肅的聲音中充滿了哀求,可孫權卻沒有心軟,孫權比其兄孫策比其父孫堅,可要心狠的多。
前幾日魯肅還身處大帳之中生死予奪,如今魯肅就被關在牢籠之內,讓眾將士指指點點。
這樣的下場,魯肅想到過,但這樣的結果,魯肅無法接受,“孫權,江東終會毀在你的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