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閭就是來挖牆腳的,既然不能在暗地裡挖掘,那就明著挖。
潘閭就不信了,孫乾還能跑得了。
在青州這片土地上,潘閭的名聲絕對好過劉備。
“玄德兄,你不是在樂安國招兵買馬嗎?怎麼有空來北海了?”
這其實也是劉備想問的,潘閭的到來,讓他意外,同時也讓他警惕。
無事不登三寶殿,潘閭之前又跟孫乾不認識,他的目的已經是昭然若揭了。
“子羽,你不會是來跟我搶人的吧!”
有些事放到明面上,就不好看了。
如果潘閭是一個要面子的人,此時肯定會拿別的理由搪塞。
可惜潘閭不會,因為他不要臉,“玄德兄,真讓你說著了。
孫先生,是大儒鄭玄的弟子,當下青州少有的才學之士,我手上的事是一團亂麻,正想要孫先生幫我排憂解難呢?”
孫乾現在就是正主,兩方人都在搶他。
寒窗苦讀,學得治世安民之法。
孫乾就是想投效朝廷,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無論去樂安國還是去濟南國,都能實現他的抱負。
可孫乾還是偏向於劉備,因為他先認識的劉備,難免會先入為主。
還有就是潘閭的麾下有不少大才,劉伯溫、李林甫等人的名聲他都有所耳聞。
而劉備的麾下,卻急需文臣。
他去了,可以說就是獨一份,肯定會受到重用。
錦上添花,又怎麼比得上雪中送炭呢?
“潘大人,抬愛了。
你治下的濟南國路不拾遺,百姓安居樂業,是青州的一塊淨土,但...”
“停。”潘閭馬上阻止孫乾說下去,一個但字就說明了一切。
這是一個轉折的訊號,孫乾前面都是好話,那結果肯定就是不盡如人意了。
潘閭必須換一番說詞了,“孫先生,是個明眼人,應該知道我治下不止一個濟南國。
地方太多了,受苦的百姓也就多了,我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孫先生,你不看在我的面子上,也要看在難民的面子上吧!”
劉備:“子羽,你這麼說就強人所難了,哪裡沒有受苦的百姓啊!樂安國的百姓也不是很好。”
“這能怪誰啊!”
潘閭直接翻臉了,現代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