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099 小樓東風,故國明月

099 小樓東風,故國明月

【李煜的一生,是充滿了矛盾的一生。】

【生在帝王之家,卻無帝王之志;登上國主之位,卻無國主之行;身處國君之尊,偏懷赤子之情;欲保做人尊嚴,卻又懦弱怕死;身陷囹圄之中,卻又不忌言辭。】

【在某些方面來說,他甚至還不如陳叔寶識時務。】

【畢竟,陳叔寶還知道該服軟的時候服軟,學一學另一個後主劉禪的“此間樂不思蜀”的說法,知道惡意賣萌一下。】

【楊堅爸比,我的官職太小了,我想跟你多聯絡一下感情都不方便呢?】

【楊堅爸比,您功高蓋世封禪泰山可好?】

【所以,陳叔寶一直快快樂樂沒心沒肺地活到仁壽四年,直到楊堅掛了之後才病死在洛陽,被追諡為大將軍、長城縣公,定諡號為煬。】

【雖然“煬”絕不是什麼美諡,但人家好歹也是壽終正寢的,比李煜這個一點都不識時務的傢伙強多了啊!】

陳叔寶:“陛下,我真的是真心仰慕您,沒有其他心思啊!”

楊堅:“沒有更好,有也無妨。朕在一日,自然是要善待你的。不為別的,就為你的識時務!至於這個李煜,卻比你要強上許多了呀!”

趙匡胤:“雖然李煜不是什麼大才,但也不是昏君吧?他可是在朕的壓力下,堅守了十五年呢!

“而且,朕一向以寬仁待人,從未想過殺了李煜啊?怎麼聽播主的話味,李煜好像是不得善終了呢?”

趙光義:“不過是會吟誦幾首豔詞的亡國之君,不殺他難道留著他吃白飯嗎?”

…… ……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汴梁。

喝的酩酊大醉的李煜,遙指天空:“朕的所作所為,在播主眼裡都是那麼的可笑,都是不識時務的表現嗎?難道要朕和那沒骨氣的陳叔寶一樣,直接投降嗎?”

隨他一起來到汴梁的歌姬勸說道:“大王,隔牆有耳,慎言,慎言啊!”

“慎言?”

李煜指著天空中的上弦月,涕淚橫流:“你們看,這汴梁的月色與建康的月色,孰美?張九齡有詩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要本王說,都是扯淡!”

李煜手持巨觴,灌下了滿滿一大口,朗聲吟道:“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歌姬再勸:“大王,切莫追思往事、懷念故國啊!這官家,可不比從前的官家啊!”

此時,宋太祖趙匡胤已故去三年多,趙光義的人品也實在是不怎麼滴。這要是傳到趙光義耳朵裡,只怕禍福難測!

“有什麼難測的?千古艱難唯一死!”

不知是酒勁上頭,還是厭倦了仰人鼻息的生活,李煜不僅沒有收聲,反而大喊道:“速速吟唱此曲!用南音,用咱們的家鄉話唱!本王就是要讓人知道,朕思念故國了,咋的?”

“是,大王!”

歌姬們含著淚,重重地答應了一聲,開始賣力地吟唱起來。

一時間,小樓傳出陣陣南音,響徹汴梁!

連這麼一首表現一個亡國之君無盡哀愁的怨曲,竟然也隱隱透出幾分慷慨激昂來。

這麼大的動靜,想不驚動別人都難。

更何況,李煜似乎壓根兒就沒考慮是不是擾民了,是不是會讓本來就看他不順眼的趙光義更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