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靈山,靈臺方寸之間。”
只要能夠頓悟心中菩提,心中擁有佛性,自然而然就能夠走入靈山……這當然是扯淡,實際上想要進入靈山,需要有相應的修為境界。
如此才能夠感應到那一片特殊的天地秘境,才能夠走入其中。
佛門頓悟本心,領悟本性的說法,只是另一種境界的不同叫法而已。
只要達到相應的境界,有相應的領悟,自然而然就能夠進入靈山。
當然想要進入靈山必然要有法身級別的修為,古代法身對應的就是羅漢,大阿羅漢。
唐玄明修行如來神掌,擁有如來神掌的總綱,對於靈山來說是一等一的有緣人,都不需要唐玄明本體出手,只是略微運轉**玄功,大雷音寺的牌匾就綻放出一道光芒,凝聚出一道光門。
唐玄明略一凝視,把大雷音寺牌匾拿在手中,轉身走入其中。
靈山就在此地。
外界不能得見,一旦走入其中,巍峨高大的靈山一眼望不到頭。
即便唐玄明已經有外景巔峰級別的宗師修為,依然難以看到靈山的全貌。
而唐玄明心臟所在的本體目不轉睛的看著,這裡融合了諸多佛陀菩薩的法與理,任何一塊山石土木都無比堅固。
是這片天地頂尖大能對於規則法理領悟的極致表現。
對於唐玄明來說,這就是最好的教科書。
他雖然修行如來金身,但對於所謂的佛陀菩薩向來是不信的。
他心中沒有佛,也沒有魔。
他只追求自我,不追求頓悟。
雖然有真仙級別的人物高屋建瓴,讓他很容易就理解如來神掌的真正奧妙。
但他方世界的真仙理解的法理和奧義與這方世界終究有細微的不同。
唐玄明理解的如來金身和眾多佛陀菩薩理解的佛門奧義並不相同。
以他現在本體真仙復甦的程度,實際上隨時都可以走入法身層次,能量他完全不缺。
但他一直在等待,就是因為法則方面的奧義他認為還需要繼續加強。
“來這裡果然沒錯。”
走了半日才不過四五里,對唐玄明這樣的人物來說,這樣的距離只是一個呼吸就可以達到。
但他卻走的很滿足,周身有淡淡的佛光在綻放。
“……一切有為法,如夢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慢自矜高,諂曲心不實,於千萬億劫、不聞佛名字,亦不聞正法,如是人難度。”
“……如稻麻竹葦,充滿十方剎,一心以妙智,於恆河沙劫,鹹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
眾多佛陀菩薩理解的奧義和法門都在其中,只有同級別的人物才能夠見微知著,從其中領悟出他們相應的智慧。
但他們的領悟的時候,對他們來說已經就不重要了,那時候他們的道路已經確定,他人的法只是冷眼旁觀罷了,起不到多少作用。
唐玄明是一個特例,本體的所在走到了極高的地步,但現實中他依然是佛陀隨手可以按死的螻蟻。
“……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是水。”
“……乾坤大地,日月星辰,森羅永珍。”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無數的佛門最為精深的奧義展現在唐玄明的面前,讓唐玄明受益良多。
雙眼似閉非閉,心神已經拔高到無限高,彷彿看到當年一位又一位老僧從靈山面前走過。
他們把一生最為得意的對佛門的理解留在靈山,表達他們對靈山的敬畏。
而能夠走到靈山的,幾乎沒有低於羅漢境界,幾位特殊的人物其本質也十分特殊,對佛們的理解驚世駭俗。
數十年不頓悟,一旦頓悟就直接成為菩薩佛陀,是佛門最為特殊的絕代天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