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65 獨自在家(五千字章)

她但凡說了點什麼,顧珩也是一定照做的。

如今這院子,空地有了,僅僅就是缺少些植物,按照顧珩的說法,後頭院子起了高牆,無人窺見裡面的模樣。

可以規劃成藥田,旁邊已經挖了一個池塘,到時候,姜嫻想用什麼藥,便可從山裡移栽過來。

前頭的門臉,姜嫻想怎麼幹都成。

想吃菜,就種一畦子的菜地,毋需她動手,只需要動動嘴,想吃什麼顧珩給她親自種好。想種果樹便種果樹。

只是顧珩這般說了,姜嫻不可能真這麼幹,她哪兒會當真什麼都不幹,就讓自家男人幹?

心疼不說,她也沒這習慣,真要讓她成天閒著,她能自己把自己憋屈死。

恰好顧珩不在家呢,她回來也孤零零的,顧珩倒是囑咐她,說他走前已經跟姜家和顧家打了招呼,背了大米過去,若是她想回去吃飯,去那邊都可以。

姜嫻嘴上說好,但她哪兒會成天出去吃飯?

她到底是嫁人了,姜家那邊,總是回去做什麼,無論顧家大哥大嫂還是姜家一家人,自然對她去都是歡迎的,但姜嫻不愛這般。

姜家是個大家庭,便是嫂子們不說什麼,可嫂子們也沒有隔三差五回孃家啊,她這般到底不太好。

至於顧大哥家,她倒是也去,但也和去姜家一般,不會每天去,大嫂照顧大哥孩子們,再照顧一個她,不累嗎?

姜嫻也是到了華國,有了這些親人後,才情不自禁的去替親人們考慮這些,她並不覺得難受,相反,這種牽絆和為別人著想的心讓她每每有一種踏實感。

姜嫻先去了後院。

藥田被她提前規劃成了三大塊。

分為大中小。

最大的那塊,專門種一些普通些的藥。

因為早就在思索著種藥的事兒,姜嫻年前就開始了,早起去山裡的時候,大多時候,便有意識的採摘那些好生長,但用的快,還不怎麼容易獲得的藥。

好比刺五加,深筋草,血藤等,前者能預防和治療體質虛弱之症候,滋補強壯,延年益壽,中者有祛風散寒、除溼消腫,舒筋活絡的功效,後者有補血益氣等功效。

佔據位置稍稍小點兒的“中”地塊,姜嫻就準備弄點不是那麼好生長,用的也不算多的珍貴藥材。

好比如金邊靈芝這般的,她嘗試著把那些菌群弄回來了,看能不能復刻,還有茯苓,它們也屬於一種菌類,主要生長在松樹根上,姜嫻已經尋摸到了合適的,但還沒弄回來,這些日子顧珩不在家,她可以回去找哥哥們幫忙。

至於金線蓮,她就不準備種了,若是需要,回去找四哥便是,四哥有多少定會給她多少,還不收錢,給她打理的好好的。

最小的一塊地方,說起來只有最大的那一塊的十多分之一大小,這裡可算是寸土寸金了,裡面是姜嫻用來種山參的。

野山參何其的珍貴,無論是從瀾國還是華國的關於三環山的傳說中,都有百年人參的影子。

姜嫻也不是沒仗著自己對三環山好山參藥性的熟悉,到處跑動,去找那所謂的百年人參,但事實證明,這玩意兒還真不是說找就能找到的,但姜嫻也不是啥也沒找到。

於是,姜嫻找到了三株十年往上的參,兩株大約十年過了一些,昨天跟顧珩一起,晚上又去山裡走了一遭,運氣不錯,找到一株大的,這一株怎麼著也有三十年。

這會子,就被她呈三足鼎立之勢,種在那一處泥土裡呢,不過三株山參,哪怕種的鬆散,給它們留足了生長的空間,但,也只佔據了一個小角角,就等著它們某一天開花結果,百年人參算了,幾十年的人參還是要得的。

這一處她致力於打造一個參房,往後若是有機會得了更好的鮮人參,也可以種在她的參房裡。

看了眼人參的狀況,見其他兩株狀況還好,在她新營造的這片土地上長了一些日子,並未出現什麼適應不良的情況,甚至最早種進去的那一株十年份的,周遭的人參葉子已經有些微的支稜起來了,不再聳拉著,姜嫻心裡頗有些放心。

至於中間那一塊地裡,金邊靈芝那一塊地界的腐土,挾裹著金邊靈芝幼芝,已經被姜嫻弄回來了,具體若何,還得再多加觀察。

至於最大一塊地界的移栽工作,姜嫻做起來就很迅速,這些個草藥不是那麼金貴,生命力頑強的很,前一天種下去,給點兒水,第二天就能支稜起來。

忙完了一茬,姜嫻又去倒騰池塘子,吃塘不大,呈半圓形,本來顧珩還說,要不在塘子周圍弄點石頭桌子和凳子,擺著也雅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