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章 萬物生

劍華宗後山,悟道峰,坐仙谷。

一個小小身影盤膝坐在一片竹林之中。

身前一灣清溪潺潺流過,水中映著半眉月牙兒。春蟲躲在叢中偶爾啁鳴。

杜牧在唐火兒那裡學到脫谷之法,在送了三日水後,經過兩日觀察,終於找到這片極為幽靜的所在。

“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大道至虛至靜,虛無而縹緲,因此人心應當清虛寧靜,以合大道。想脫谷練氣,必須找一座清淨之地,九組人雜,不適合練功。

“無聽之以鼻,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

脫谷決講究不要用鼻嘴去聽呼吸,要用心去呼吸;又不要以“心”去聽呼吸,要用“身”去呼吸。因為這時心、身已經與氣打成一片,身在氣中了。這種方法,是諸多修行法門中調息入靜的一種,還有一種小型宗門流傳的數息法,不過最後還是要歸於用“身在呼吸”之中來。用身呼吸,更為容易入靜,而且入靜的層次更深。

這篇為數不多的脫谷決,並不複雜,但以杜牧此時的閱歷和理解能力,卻是深奧晦澀,高深難懂,經過唐火兒指導之後,明白了用心用身去呼吸,並感受天地之氣,起步已經是不低了。

高深難懂不要緊,只要懂得身體呼吸便好。

呼吸,用身體呼吸,用心神去感應天地之氣。

杜牧閱歷不足,經歷卻也頗多坎坷,小時候生活環境也是惡劣無比,經常打架毆鬥,逞兇鬥狠,為了生活去行騙,為了一個餿饅頭去鬥毆,一時半會又哪裡能夠入靜。入靜都做不到,自然難以聽到天地萬物之氣,更談不上用身體去呼吸了。

乾坐了兩個時辰,腦海裡往事一一浮現,怎樣欺騙過往路人,怎樣在路瘸子那騙酒騙肉,怎樣和胡力等人鬥來鬥去。

杜牧嘴角撇了一下,走出竹林,來到小溪邊上,將頭部埋入水裡。

冰涼的寒意滲入身體,讓他打了個激靈。

心裡念頭思轉,這溪水涼意逼人,倒不失為一個入靜的好法子。

沿著溪水往下游走去,找到一塊開闊的小潭,一頭扎進有些深度的水裡。

冰涼的潭水包裹全身,讓混亂如麻的腦海頓時清醒了不少,手腳並用,幾個狗刨,帶起幾圈渾水,游到潭中一塊長滿青苔的裸岩上,盤膝坐下。

再次沉靜心神,將腦子裡那裡亂七八糟的事情,統統被趕到九霄雲外,心神漸漸入靜,沉浸到一片空明狀態。

背後三十丈外,一條青蛇盯上了一隻黑雀,黑雀站在一根山竹上,渾然未覺沿著竹竿怕將上來的青蛇;右面十幾丈的岩石洞窟裡,兩隻鍋蓋大的老鱉正在扭動,雄鱉擺動笨拙的後肢,忙得天昏地暗;前面一群銀魚,隨著浮浪,追逐一群蜉蝣;再遠一些地方,一隻杜鵑將卵產在了黑雀的巢裡;還有一隻鳥雀銜著一根枯枝,在樹丫間築巢。

竹海中嫩筍吐著新芽,草叢裡新綠吐翠……

林梢霧靄升起,竹葉夜露滴落……

甚至,聽到樹木生長的聲音。

杜牧明白了什麼叫用身體呼吸麼。

萬物生,傾聽萬物生長,吸納天地之氣,這就是唐火兒教給杜牧的脫谷法決。

漸入佳境之後,接下來就是吸收靈氣,凝聚氣旋。

萬物生練氣,需要張開全身竅穴,引天地靈氣入體,沿經脈執行,以此淬鍊經絡,當經絡淬鍊完成後,再將靈氣儲存于丹田“雪山氣海”之內,凝聚成靈力旋渦,為己身提供靈力,從而減少五穀的攝入,最後實現脫離五穀的目的。

天地靈氣溶於身,身溶於天地靈氣間,這僅僅是基礎法門,只有丹田裡凝聚出氣旋,源源不斷,生生不息,才算真正是進入脫谷期。

杜牧心無雜念,腦子裡默默引導天地之氣,敞開全身孔穴,將天地靈氣緩緩納進身體,匯入四肢,納入六腑。

感受萬物,聚天地靈氣于丹田,凝成氣旋即為脫谷。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何其之難,這一步,難倒了億萬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