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的三垂岡,柳色青青。
瓢潑大雨之中,各路豪族、部落酋帥們紛至沓來。
雨再大,路再難行,這一次也要過來。不然的話,迎接他們的就是箭雨了。
一行人中,最耀眼的就是郭榮了。
他的功勞可大可小,完全看你如何解讀了。
往小了解讀,不過就策反了一個縣罷了。
往大瞭解讀,這可是全域性勝利的突破點啊。
若真讓王修去了上艾縣,當地豪族出於慣性服從或其他什麼原因,多半會徵集丁壯東行,呂涯那一路就不一定過得來,更別說後面夾攻井陘關之事了。
井陘關克不了,匈奴士氣未必受影響,丹朱嶺不一定能那麼快攻克。
如果這麼算的話,郭榮的功勞是真的不小。
「君在樂平立功,可任樂平太守。」草亭之內,邵勳手執馬鞭,看著外界陰沉的天色,說道。
「謝梁公隆恩。」郭榮大喜,跪拜於地。
邵勳低頭看了他一眼,道:「起來吧。官印稍後便會發給,儘快趕回樂平,也不要你們打仗,徵發人手幫忙轉運資糧便是了。」
「遵命。」郭榮起身應道。
九萬兵馬入幷州,最棘手的問題就是糧草、軍資供給。
幷州連年災害,戰事不斷,早就窮得叮噹響了。去年一年算是風調雨順,稍稍積攢了些糧草,但今年一打仗,又消耗得差不多了。指望在幷州就地籌集糧草,可謂緣木求魚。
就目前而言,自滏口陘入幷州的部隊,其糧草三分之二自枋頭船運,再轉陸路,另外三分之一由河北征調。
井陘關那一路的糧草更是全部來自冀州。
丹朱嶺侯飛虎部的轉運也相當困難,大體是船運至河內,再轉陸路,距離漫長,消耗極大。
糧食還只是一方面消耗,發役則是另一項巨大的負擔,畢竟有了糧食還得靠人來運啊。
邵勳之意,便是讓郭榮回去發役,幫忙轉運糧草、器械,減輕河北百姓的負擔。
轉運之餘,可能還需要他們分出一部分人手,幫著放牧。
隨著大軍迅速推進,已經開始有大量牲畜進入幷州了。
這些牲畜在長途「行軍」之後,必然會掉膘,需要郭榮在樂平尋找草木茂盛的丘陵河谷,用作放牧之地。
事情還是很多的。
「張——」邵勳看著緊跟在郭榮身側的一名烏桓酋帥,一時記不起那個複雜的胡名。
「卑賤之名,豈敢汙貴人之耳,還請明公賜下美名。」酋帥跪伏於地,說道。
邵勳沉吟了下,道:「聽聞令妹張氏乃桃豹之妻。桃安世忠勇有加,你亦不能落於其後,可名"張忠志",起來吧。」
「謝明公賜名。」張忠志立刻起身謝道。
草亭內還有幾名士人,邵勳一一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