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五章 間歇期、積蓄期

幷州的大雨也就六月底、七月上旬停了一陣子,到七月中旬的時候,又下了起來,直到七月底才慢慢雲收雨散。

降雨中心已轉移到了太原、上黨一帶,甚至包括太行山東麓的河北部分地區。

邵勳來到了晉陽城東的山間,給他認領的農田鋤草。

種田這種事,完全看你怎麼種了。

人均田地少的時候,比如後世的清朝,一家幾畝地,不精耕細作都不行,不然都不夠吃,走的是每畝產值高的路子。

但在地廣人稀的時代,比如國朝初年,一丁理論上授田七十畝,又或者隋末唐初,一家授田百畝——如果是質量較差的田地,如輕度鹽鹼地之類,會給二百畝。

一二百畝的地,一家人種得過來嗎?可以。

分成兩半,一半休耕,一半耕作,廣種薄收就是了。

田間管理隨便糊弄下,種子收穫比低也沒關係,土地數量多啊。

而且,田地數量多了,還可以在田間種桑樹,或者種上牧草放牧,選擇很多。

這走的不是畝產高,而是人均產值高的路子。

邵勳種的是黑豆。

農具、牲畜匱乏,直接以刀斫地,挖個坑撒點種子算逑——種子也沒精選。

這會過去了大半個月,豆苗已長得頗高,碧綠晶瑩,煞是喜人。

唯一不足的是,大概就是雜草較為茂盛,與豆苗爭搶營養了,所以他今天趕來鋤地。

“咦?”邵勳看著豆田,奇道:“前天鋤了三畝、昨日鋤了兩畝,應還剩五畝未鋤,怎只剩二畝了?”

親軍督楊勤尷尬地笑了笑,道:“隊主童千斤鋤錯地了,把明公田裡的雜草給鋤了。”

邵勳搖頭失笑,不再廢話,拿起鋤頭開始鋤草。

楊勤離開片刻,佈置好了哨位,然後脫了明光鎧,扛起鋤頭,去另外一邊鋤地。

兩人一起幹,很快就把兩畝地鋤完。

邵勳抬頭看了看頭頂的烈日,擦了擦汗,來到小溪邊,脫去鞋襪,洗洗腳,涼快涼快。

遠處白雲悠悠,天空蔚藍。山峰之上,雲氣蒸騰。

近處小溪潺潺,清冽可人——如果你忽略剛放進去的一雙臭腳丫子的話。

蟬在樹上鳴叫,河坡之上栽滿了碧綠的蔬菜、瓜果。

洪水退去的河灘之上,牧草以令人驚詫的速度瘋長起來。

髒兮兮的牛羊在草地上漫步,大快朵頤。

牧人時不時提著木桶,擠出一桶桶白色的牛羊乳。

嗷嗷待哺的災民眼巴巴地看著那些牛羊奶,希望能喝上一些,澆滅腹中的飢火。

這就是大戰、大災過後的幷州。

有寧靜安詳的一面,也有艱難困苦的一面,甚至還有血腥殘暴的一面——

“明公。”張賓從馬背上下來,快步走了過來。

“孟孫辛苦了。”邵勳雙手枕地,躺了下來,一雙腳還在小溪中動來動去,濺起大蓬水花,愜意無比。

“明公好自在。”張賓也坐到了草地上,笑道:“外兵屬劉將軍已將羊腸倉重新修繕起來了。”

羊腸倉位於晉陽西北**十里的山間。

“漢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封靳強為侯國,後立屯農,積粟在斯,謂之羊腸倉。”